来源:铁岭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保护地名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日前,市民政局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局评选认定了纳入第二批铁岭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地名名单,现予以公布。
第二批纳入铁岭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的名单包括行政区划类、村落类、自然地理实体类、历史文化类四大类17个地名。
行政区划类(3个):
1.开原市:辽代称咸州,元代因开元路迁置于此而称开元城,明代为避明太祖朱元璋名讳改称开原。被誉为“东北古都,关东名城”。
2.威远堡镇(开原市)
明代辽东20边堡之一,清代在此设置柳条边威远堡边门,解放战争期间“奔袭威远堡”战斗发生地。
3.庆云堡镇(开原市)
得名于元代古驿站庆云站,明代为辽东20边堡之一的庆云堡,设有明长城之新安关。
村落类(8个):
1.一面城村(开原市)
渤海国时期曾设铜州,古城残留一面城墙,得名一面城。
2.古城子村(开原市)
唐代曾设代那州,明代为哈达王城。开原旧八景之“榴城簇锦”所在地,民间称花城子。
3.汤牛堡子村(铁岭县)
清朝初期,有汤姓牛录官(官职)迁到此地。村内有知青文化园,再现当年知青垦荒生活情景。
4.增家寨村(开原市)
旧名曾家寨,康熙皇帝东巡驻跸于此,得名增家寨。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鹭洲所在地。
5.英城子村(开原市)
金代和鲁夺徒猛安营,简称营城子,后更名英城子。
6.木鱼沟村(开原市)
村名旧称拨了鱼子,雅称木鱼沟,源自女真语蒙古鲁(汉译拨盂子),是金代和鲁夺徒猛安下的蒙古鲁谋克寨。
7.北花楼村(开原市)
辽代为辽太祖行宫,当地百姓习称花楼,为与明代长城戍楼镇远楼的南花楼相区别,故称北花楼。
8.沙后所村(调兵山市)
清中期,村民铸钟一口,敬应帝庙,称“沙猴所”。因山海关北有一哨所与其称谓相同,遂改名为“沙后所”,寓意在山海关北的哨所。
自然地理实体类(4个)
1.龙首山(银州区)
状如龙首而得名。明代华盖殿大学士陈循依此山创作“铁岭八景”《龙首寻秋》诗。
2.催阵堡山城(铁岭县)
地处铁岭县催阵堡,是高句丽中期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城堡。
3.象牙山(开原市)
古称向阳山,后音转为象牙山。国家AAA级景区,清代开原八景之“嵩山象笏”。
4.冰砬山(西丰县)
清朝“皇家围场”(扎克丹哈达围),被国家评为3A级森林公园,并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历史文化类(2个)
1.四面城古城(昌图县)
辽时为安州,金时为归仁县,是辽宁省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辽金时期古城,墙体为夯筑,呈不规则棱形。
2.圆通寺塔(银州区)
因圆通寺得名。又因塔身涂白,俗称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