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6日
积极倡导骨灰集体撒海安葬模式
——访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景春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政务访谈》。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骨灰集体撒海安葬即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了榜样。自2012年开始,我市开始举办逝者骨灰撒海活动,我市先后成功组织海葬70余次,全市已有2623具逝者魂归大海。那今天我们的《政务访谈》栏目,就将针对骨灰集体撒海安葬这个话题来展开。本期节目我们很有幸的请到了铁岭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景春为大家做以详细的介绍。您好!张局长。
张景春:您好,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期的《政务访谈》,与大家共同交流有关骨灰集体撒海安葬的话题。对于骨灰集体撒海安葬,可能还有很多观众朋友不太了解,海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殡葬方式之一,最早起源于北欧,逐渐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海葬是一种强调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天然殡葬方式。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了中国海葬的先河。海葬作为节地生态葬法的重要形式,就是把逝者骨灰撒向国家海洋局指定的海域,并将逝者姓名免费镌刻在指定公墓的海葬纪念园石碑上,以供亲属祭扫。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刚才通过张局长的介绍,可以说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海葬。张局长,海葬这种不保留逝者骨灰的节地生态葬法形式,是不是已经成为现代殡葬文化的典型代表了呢?
张景春:是的。海葬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更彰显了人们摒弃丧葬陋习,破除封建世俗,拥护绿色殡葬,支持生态发展的思想境界。近年来,随着我市深化殡葬改革的持续推进,发展成果润泽于民的效应逐步得到扩大,节地生态葬法也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认同和接受,自2012年举办逝者骨灰撒海以来,我市先后成功组织了70余次海葬,全市已有2623具逝者魂归大海。海葬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生态葬式,也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参与群体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干部以及高校老师教授等群体参与其中,充分说明殡葬改革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家园,缓解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正在彰显。
主持人:张局长,民政部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海葬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我市是怎么开展这项活动呢?
张景春:按照铁岭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市民政局、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铁市民发[2017]215号),自2017年起,对采取海葬的户籍居民,除免除海葬直接费用外(含车船费,撒海活动服务费,餐饮费,以及三名随行家属费用),每具骨灰再奖励逝者家属1502元,此举充分体现了市政府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广这一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主持人:张局长,我们了解了海葬作为节地生态葬法的重要形式,是指把逝者骨灰撒向国家海洋局指定的海域,那逝者的骨灰对于海洋有没有污染呢?
张景春: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很多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海葬是可以防止疾病传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1200度,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由此说,"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骨灰撒海的选址也颇有讲究。我市的海葬基本选定在大连黄海区域,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水动力足,能把骨灰全部冲入大海,而不会引起回流。此外,在海水不断的冲刷下,每年带入海里的泥沙为5亿吨,而撒入大海的骨灰按800具,每具重约500克算,这也意味着每年撒入海洋的骨灰只有半吨左右,相对于泥沙量以及海洋的稀释能力来说,这其实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量。
主持人:张局长,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海葬的优势,很多市民非常关心如何申请海葬呢?
张景春:关于如何申请海葬,想要骨灰撒海的家属科向当地民政部门报名申请,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都有海葬报名点电话。市民政局海葬报名电话:72824747。报名时须持证明亲属关系的户口簿、登记人的身份证、《火化证明》或骨灰寄存证。海葬活动开展时,有专车将家属送往码头登上海葬船,在有关部门指定的海域内将骨灰撒入大海。海葬结束后,由海葬服务部发给家属《海葬证书》。 我再介绍一下海葬的举行仪式,骨灰撒海时要举行告别仪式,由专人主持(也有宣读祭文的)并请家属代表讲话,回顾逝去亲人的生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并行默哀礼。随后,在哀乐声中,家属将鲜花与骨灰相伴,缓缓撒入大海。撒海时不能将骨灰盒及骨灰袋等其它杂物投入大海,要注意环境保护。
主持人:张局长,您看逝者海葬后,亲人想要对其进行祭奠,离海葬地点又很远,去又很不方便,怎么实现亲人祭奠的愿望呢?
张景春:海葬的家属思念故去的亲人,希望能有机会祭奠亲人,非常理解。为了满足家属的愿望,全市共建有6个海葬祭奠园(帽山、开原、昌图、西丰、调兵山、清河),亲人可以把逝者的名字刻在海葬纪念碑上,对其进行祭奠。对于祭扫不便的海葬家属特别是远在海外的家属。此外,还可以网上祭扫(铁岭海葬纪念园)以及抖音直播等新媒体上开展祭祀。逝者家属都可以登记在网上祭祀,这样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祭扫亡灵,寄托哀思。在网上祭祀,逝者的亲人和朋友可以看到逝者的生平事迹介绍,可以瞻仰逝者的照片遗容,可以播放一段逝者最喜爱的音乐,还可向逝者献上自己喜欢的鲜花和说上几句想说的话。网上祭祀真正实现了远程祭扫,大大方便了逝者的亲人。
我们铁岭的海葬工作自开展以来始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我们选在大连举行海葬活动也是符合我们辽北人民心声的,几年来铁岭的海葬数量列全省第三位,海葬补贴1502元列全省第一位。还有就是我们委托的海葬服务公司,在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以及海葬专用游轮的配备等等内在品质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口碑,值得信赖。
主持人:今天我们听了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景春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海葬有了更深刻理解,海葬相比于传统的墓葬、土葬方式,更加环保,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不与子孙争土地”,这也使得海葬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好,节目最后再次感谢张局长光临我们的演播室,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