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筑牢气象防线

铁岭市气象局 党组书记、局长唐亚平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政务访谈节目。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与气象的关联性、敏感性越来越强。今年,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

  今天,请到了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唐亚平来到演播室。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铁岭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您好,唐局长。

  唐局长: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气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要素,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请您绍一下。

  唐局长: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给气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近年来,市气象部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使气象事业筋骨更强、发展后劲更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智能精密“气象观测场”初具规模。监测是数据的源头,是预报服务的前提。我们正在推进天地空一体化、协同高效的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已建成自动气象站126个,覆盖所有乡镇,间距小于10公里、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建成酸雨、土壤水分、地下水位、农田小气候等各类专业观测站30余个。最快5分钟就能获取7颗在轨气象卫星云图,10余部多普勒气象雷达每6分钟就能监测全市低、中、高空灾害性天气。昌图X波段天气雷达也正在建设中。

  二是智能精准“气象预报基地”初见成效。预报是气象业务的“龙头”,龙头带动有力,发展才有活力。目前,已初步建成“小时、日、周、月、季、年”无缝隙的预报体系,实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能力。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今年准确预测汛期降水偏多态势,精准预报“7·06”“7·28”等多轮区域性暴雨。今年汛期全市强对流天气预警平均提前时间95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90.24%。

  三是智慧精细“气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服务是气象业务的落脚点,也是气象事业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连接点。目前,已建成10余种广覆盖的气象信息发布终端,依托国突系统,实现预警信号高速一键直达。建成全覆盖的应急广播系统1189套。与“铁岭在线”“铁岭发布”等多家媒体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公众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0分以上。

  主持人:今年,我市出现罕见暴雨、洪涝、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的前沿关口,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唐局长:一直以来,气象部门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凝聚气象防灾减灾合力,不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是完善灾防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立渐进式决策服务模式,年均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90余期。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确定32家单位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推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向党委政府领导和直达基层的扁平化“叫应”制度,今年,开原“8·03”局地突发超历史极值强降雨过程中,提前叫应党政领导,服务直达基层村书记、网格员,紧急转移避险人员467人,无一伤亡。

  二是夯实核心技术。守住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不断对气象“硬实力”进行淬炼,近年,我们紧盯区域性暴雨、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方位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气象风险预报能力。按照“早、准、快、广、实”的要求,聚焦极端灾害性天气和关键影响区域,提高预报准确率,提升服务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抓好综合防御。打破属地防御思维,加强地域流域间共享、共商和共防,通过与四平、沈阳、抚顺等市建立协同机制,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市际联动,强化所影响区域、流域一体化实况监测和预报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员1601人和防汛责任人9301人,率先实现“网格员+气象”融合发展,通过市综治通平台向“铁岭卫士”发布气象灾害信息。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韧性。

  主持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对气象为农服务做出部署,在农业生产中,天气气候条件始终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之一。请问我们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唐局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气象人更要守护好中国粮。今年,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建立合作机制,组建“黄金玉米带气象服务中心”,围绕玉米生产全过程开展伴随式气象服务,针对春湿、春旱、适播期、渍涝影响与对策、病虫害防治等,发布分区域、分灾种、全周期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服务专报11期,面向287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3005位农机手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如今年首场强雨雪寒潮前,尽早提醒多家玉米专业合作社,及时抢收、出售600余亩地玉米和“地趴粮”,一次减少损失近100万元。今年,首次开展了开原“绿荷”、铁岭县“五角湖”水稻气候品质评价,增加优质农产品附加值,在守好百姓“粮袋子”同时切实助力鼓起“钱袋子”。

  主持人:近几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在增雨抗旱、防雹减灾以及森林大火扑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介绍一下人工增雨的基本情况?

  唐局长:人工影响天气,是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影响,从而实现增雨雪、防雹等目的,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目前,全市建成了自动化人影作业指挥系统,配备火箭发射装备26套,作业队伍50余人,覆盖全市1.3万平方公里。年均开展作业20多次、发射火箭弹100余枚。今年,针对春播期干旱及高森林火险,组织开展空地联合增雨,出动增雨飞机1架次、发射火箭弹132枚,为保障春播生产、粮食安全和3次森林火灾扑救发挥重要作用。

  主持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气象部门将主要从哪些方面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唐局长: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气象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必须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我们将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和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主持人:非常感谢唐局长。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相信广大气象工作者必将不辱初心使命,笃行实干,让“减灾就是增效”“避害就是趋利”的理念化为有力之举,高质量服务保障美丽幸福新铁岭建设。节目最后再次感谢唐局长光临演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