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2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突破,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面对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铁岭人踏浪而行。2020年7月31日,铁岭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国家电投三方签约合作共建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在政策支持、业务应用、场地及配套设施、网络设备、数据传输等方面优势,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整体推动“互联网+”各领域深度融合,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3年后的盛夏,走进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漫步在数智未来体验馆仿佛置身于扑面而来的数字浪潮中深切地感受着数字铁岭新画卷徐徐展开。
一、5个“全国第一”大数据中心高位起步
信息时代风起云涌,算力就是生产力,只有抢占先机才能赢得生机。聚焦“加快数字铁岭建设”发展目标,2020年9月,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项目启动建设,作为数据中心项目承建方,铁岭移动公司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布局,抽调优秀干部和骨干员工组建项目设计和管理团队,探索“工业化数据中心+EPC(采购设计施工)”建设模式,克服严寒、疫情及春节假期影响,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3月26日提前完成一期一阶段建设任务。同年7月22日,在第四届辽宁移动数字化大会上,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市政府与阿里集团成功签约。
率先布局、顶层设计、合力攻坚,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高位起步。创新利用清河发电公司闲置厂房,采用国内首创综合智慧能源供电方案和微模方技术开创性探索出新时代数据中心。合作共建新模式,有效提升装机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促进业务快速上线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我们大数据中心是具备国家级信息安全保护、7×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障、电信级专业运行维护和运营商独有的云网一体化服务的新型大数据中心。不仅可以承载铁岭智慧城市、企业上云功能,还可以承担周边省市的重要节点备份。”铁岭移动公司总经理邓会祥十分自豪地说,中心还创造了5个“全国第一”:第一个由政府主导、辽宁移动与国家电投优势互补合作,开创建设新模式的数据中心;第一个采用中国移动专利产品微模方建成的数据中心,PUE低至1.21以下;第一个采用风光储综合智慧能源供电方案打造的0碳数据中心;第一个政府大力推动,从开工到投产不到180天,创造了铁岭速度的数据中心;第一个由专业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参与园区设计,改造工业遗存建筑,打造老工业和高科技碰撞之美的数据园区。
二、多方合力共建中心发展向绿而行
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全新能源供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所在地盛夏时节,树木葱茏,地一片勃勃生机。在清河发电公司综合智慧能源园区内一片闲置的撂荒地如今“平地起宏图”,9630块光伏板拔地而起,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综合智慧能源供电方案,通过建设5.2兆瓦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同时配套4.4兆瓦小时储能设施,成为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标杆,入选2022年大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企业案例集。也标志着铁岭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清河发电公司厂区南侧,同样引人注意的是两栋历史感和时尚感兼具的红砖建筑。“在清河发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利用旧有建筑进行改造,右边一栋改建为数智未来体验馆,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及工业革命、通信、算力发展史等科普内容,是铁岭数字经济科普和推广平台,如今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数字招牌。”大数据中心运维主任王丽丽介绍,左边一栋改造为大数据中心一号机房,采用工业化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在厂房内、外同步部署微模方产品和间接蒸发制冷空调设备、装配式集装箱电源设备,将数据中心建设转换为工业化生产过程。通过产品预制化、交付总成化、运维智能化三大措施,实现数据中心快速部署柔性扩展,建设周期缩短50%以上。项目采用多项节能减排措施,PUE即电源使用效率低至1.21以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33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高质量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路径之一。”邓会祥说,如今,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业界领先的大数据存储、运算、备份、异地容灾、安全、宽带等数字化云服务,促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行业平台应用集约化发展,实现数据归集、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铁岭智慧城市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数字底座,为铁岭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三、大数据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4月18日,在清河区张相镇十八道岗子村举行2023年数字化春播现场会,暨北大荒铁岭垦地共建示范区智慧农业项目启动大会上,多种现代化、智能化农用机械大显身手。
当天,铁岭移动公司充分利用现有农机装备,对播种机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北斗自动导航等系统,辅助驾驶员更省心、更精细地作业,作业轨迹、面积、质量、视频影像等实时回传,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以及作业效率。而在近10公里外的数智未来体验馆内,大数据中心运维班班长周凯正通过“铁农云”数字乡村云平台的大屏幕实时观看。
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乡村振兴迈入一条更广阔的新赛道?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有“大智慧”,云上搭建市、县(区)、乡、村四级数字化平台,纵向到村、户、人,横向跨部门、行业、领域,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等各项需求。
该数字化平台就是“铁农云”数字乡村云平台,是集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乡村治理四大领域于一体的大数据云平台,也是乡村云上产业发展的综合体。依托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目前“铁农云”以清河区为试点,完成了涉农数据汇聚、数据融合、数据分发与叠加应用,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政策精准直达、消息分类推送、数据互联互通。同时搭建合作社大田物联网监测系统,对大田农作物“四情”进行即时数据监测,对农作物生长阶段的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信息采集、生产监控、安全可视、在线监管,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和“四情”监管水平。
近年来,清河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不断寻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恰逢“铁农云”数字乡村云平台上线,通过安装智能化生产设备,合作社搭上了智慧农业的快班车。“以前对棚内温度、光照、湿度的监测都是靠人工,精准度差还费时费力。现在通过大数据监测,可以有效监测土壤的温湿度,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自动调节好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指标,保证了果品上乘。另外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喷施生物菌剂,促进作物更好地生长,提高了葡萄园的经济效益。”合作社负责人王文选说。
目前,“铁农云”在清河区全面落地,实现了清河全域41个村的全覆盖,打造了铁岭市“数字乡村”建设的样板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