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2日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牢牢将就业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就业招聘频繁上新,直播带岗周周精彩,职业培训质效双增,创业服务有声有色,重点群体帮扶见实见效……一张张扎实的答卷与群众的获得感,同频共振;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冷暖与共。稳数量、提质量、增收入、保权益,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画卷在铁岭大地徐徐铺开。
近年来,我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再上新台阶,失业水平保持低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累计帮助5.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21.4万名失业人员就业,27.4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数据背后,就业工作不仅是数量上的稳中求进,质量成色也愈发饱满。
夏日里,西丰县安民镇安民村的村委会办公室成了课堂,台上老师手抱婴儿模具细致讲解,台下40余名中年妇女认真聆听,这场开在乡间的母婴护理专项技能培训是我市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劳动者就业能力大幅提升。针对企业职工推行新型学徒制、岗位技能等培训,针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免费类技能培训,启动“学院+社区(村)”培训联盟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式多元、内容丰富的多层次技能培训,让更多劳动者就业更有底气,生活更有目标,目前已累计培训近30万人次。
提高劳动者技能,鼓励创新创业,是高质量就业工作的要义所在。近年来,我市全力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扶持创业带头人3700余人,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创业孵化基地共有10家,市创业孵化示范园获得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全市共有充分就业社区55家,其中银州区居然社区、开原市铁西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开原市兴东社区等12个社区被评为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2020年至2022年,我市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任务完成情况,在省政府重大政策真抓实干激励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前三名。
2024年春节前,昌图县农民陈亮和工友拿到了拖欠的工资款总计200万元,他们将一面锦旗送到了人社部门,表达感激之情。加强劳动者权益维护,我市坚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动态清零。与此同时,关口前移,组建劳动纠纷调解中心,编制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手册,规范调解仲裁流程,提升仲裁员业务水平,确保新时代劳动关系温暖安心。
坚持改革创新 探索发展新路径
从在铁岭举办招聘会,到走出去赴沈阳、大连、江苏、浙江、省内外各所高校引才入铁;从线下招聘会到各种网上直播常态化。近年来,我市就业工作实招硬招新招频显,就业上的“铁岭办法”“铁岭声音”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领域显现。
通过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政策,确保政策红利可迅速直达企业,稳保就业岗位。
全力推进就业数字赋能,积极打造“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推行“一刻钟”就业便民服务圈,打通基层就业“微循环”,促进就业服务触角下移、端口前置。
投资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数字人社”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实现材料免于重复提交,“刷卡即办”“全市通办”,确保了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劳动带来尊严,而唯有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释放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吸引高素质人才来铁就业;通过技术人才培育储备工程,向人才智力密集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对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的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留住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现为企业上门服务;实施技能铁岭行动,围绕服务“五个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铁岭技师学院、辽北技师学院两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全力提升技能人才储量……宽松的人才培养政策营造出良好生态环境,犹如肥沃的土壤,使大批英才拔节生长。
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新时代的铁岭,高质量就业工作鼓点频敲、脚步密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展望未来,以“改革”之笔书写“就业”这份试卷,将在行进中持续展开,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