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4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政务服务窗口直接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检验干群关系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服务企业群众的“小窗口”作为推动政务服务改革的“突破口”,全力推动群众办事从“跑多窗”向“跑一窗”的提升和“分类别”向“无差别”的跨越,打造“审批流程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跑出了铁岭为民服务的“加速度”。
深化改革
业务窗口少了服务功能反增
9月2日一大早,记者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见到了前来领取项目办理取水许可的杨帅。
几天前,铁岭经济开发区永兴机械制造厂业务负责人杨帅来到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递交相关材料后,很快提交了申请。之后相关材料和信息在水利局各相关部门之间高效流转、组织审查,最终下发准予取水许可决定书。
“咱们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无差别综合窗口’后,非常方便,可以一件事一次办,也可以一个窗口办多件事,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便捷,给铁岭良好的政务服务点赞!”杨帅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按照“全面实行无差别综合窗口、分领域综合窗口、功能性综合窗口、专属服务综合窗口”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后,共设置5个无差别综合窗口,整合进驻24家部门,纳入627个事项;8类20个分领域综合窗口,纳入300个事项;功能性综合窗口1个;专属服务综合窗口4个。进驻中心共30家部门927个事项全部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或分领域综合窗口进行接件受理,实现“一窗收件、分类办理、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有效减少了办事材料数量和群众跑动次数。
“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串事”,群众在综窗改革中感受到行政效能的提升。
以前,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厅经常看到,有的业务窗口人满为患,有的窗口却冷冷清清。由于各窗口承担审批事项的多少、复杂程度、办事频次不同,中心的58个业务窗口忙闲不均的情况非常明显。改革后,中心将原有58个窗口压减到31个,压减率47%;原有窗口人员142人压减至61人,压减率57%。虽然窗口和人员总数减少,但服务功能却不减反增,政务服务大厅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窗口设置更加利企、便民。
群众视角
高效办成事中感受改革为民
同样在2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分领域综合窗口——商事登记业务窗口前,市民王女士成功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从登记注册到拿到营业执照,半日内即可办结!”王女士高兴地说。
开办企业有多个事项环节,以往各环节相互独立,需要提交多次申请,分别核准通过后方可取得许可。如今,不仅设立了分领域综合窗口,还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网通办”,实现登记注册、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等7个高频事项半日内办结,一个窗口便可高效办成一件事,让广大群众创业信心十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各类经营主体15103户。
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企业在更高效地办成事中感受到我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干部作风的积极变化。
改革为民,以思想转变带动机制转变、作风转变。今年以来,中心始终站位群众视角,将设在业务协调科的对外公开电话设为由专人管理的便民服务电话,并24小时开通呼叫转移功能,无论工作日、双休日,还是节假日,确保做到“7+24小时”有人接听、回复,为企业群众提供业务咨询、服务预约、投诉建议等全方位便民、无缝接听志愿服务。
精耕服务
改革的事“循序渐进地办”
全面深化改革要“蹄疾而步稳”。一年来,通过对进驻中心各政务服务部门行业自建系统与一体化平台对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对省内其他地市政务服务现状进行了解后发现,大多存在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各级各类自建政务服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并不畅通,大多处于“脱节”状态,事项办理大多存在“二次录入”情况。
二次录入增加了“隐性”办理环节,特别是“即办件”办理,在其他条件同等情况下,办事时间会潜在拉长,综合窗口改革反而可能会给办事企业群众增加麻烦,带来不好的体验感。因此,系统对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成为综合窗口改革的“肠梗阻”,严重阻碍改革进程,大大削弱改革实效。
市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协调、多方沟通,敦促政务服务部门加快系统对接速度;另一方面,在无差别综合窗口实际运行过程中,事项申请材料通过形式审查合格后,先直接转交给后台人员进行审批走流程,同时再补充录入一体化平台进行事项登记,避免增加办理时间,让企业群众去为改革中系统建设问题而“买单”。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林林表示,“综合窗口”改革是优化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具体体现,将有力提升政务资源配置效益。在今后的政务服务工作中,市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态度、加快办事速度,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