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项目为王,投资为上。2025年开局,我市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坚持“项目为王、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环境立市”战略,以项目建设“拉满弓”,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市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增速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7.6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6位。
项目建设“踏春提速”
暮春时节,万物萌动,生机勃发。铁岭大地上,一个个重大项目踏着春天奋进的“鼓点”,不断刷新施工“进度条”,跑出建设加速度。
在铁岭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现场,挖掘机、吊臂车、运输车在站内来回穿梭,忙碌地进行土建工程的收尾工作,工作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赶工期、抢进度,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初显轮廓。这座全省首座新一代全自主可控智能变电站建成后,将成为辽北地区新能源的汇集点,能解决铁岭北部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提供清洁低碳、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目前,该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成76%,电器安装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二次设备基本铺设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备接地铺设,预计9月30日正式投产运营。
重大项目“加码提速”,夯实经济增长“硬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部署,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近百次,共签约落地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际到位内资97.7亿元,增长11.4%。编制全领域政策汇编,建立政策、资金、项目、试点示范4本台账,包装谋划项目290个,为近年最好水平。全市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223个,总投资4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5亿元。
投资增长曲线上扬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从一季度投资情况看,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增强,投资的韧性、潜力和活力持续显现,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6亿元,增长61.7%;第二产业投资15.0亿元,下降5.9%。电力能源领域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7个陆上风电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7亿元,增长27.8%。一二三产结构比为19.2:51.1:29.7。
从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9%,高于去年同期22.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4%,高于去年同期6.9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银州区、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分别为23.3%、21.3%、17.0%、16.2%。
新优势加快培育
伴随着4月的春风,昌图县内,一艘承载绿色能源的“巨轮”正扬帆起航。作为辽宁省“十四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大唐昌图金山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全部完成,首批机组已经并网发电,为我市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座“升压站”,30台“大风车”,“蓄力”清洁能源强市建设。大唐昌图金山二期150兆瓦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折射出我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能源战略契机,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整体布局,推动新型储能等一批能源类项目落地,通过打造绿电产业园的低价电、绿电配给等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招引一批质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制造业项目。同时,用好用活全省“两个一体化”政策机遇,依托风电资源,继续发展离网、并网制氢、制氨、制醇项目,吸引风机、塔筒、电解槽等相关设备制造项目落地,补齐产业链条,持续扩大我市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优势。
目前,我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27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6%,位居全省第3位。新增200万千瓦风电7个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接入系统批复,已并网发电61.5万千瓦。华电风电制氢耦合绿甲醇一体化项目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吉能开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获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当下的投资就是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是全市经济的韧劲后劲所在。“拉满弓、上满弦”,我市正开足马力朝二季度目标冲刺,全力抓好结构优化、动能释放、质量跃升,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