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五月初夏,正值农耕好时节。东北的黑土地上,玉米苗刚刚冒出了头,而位于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阿达伙洛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上,却已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走进凡河源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菌类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数万个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肉嘟嘟、黑亮亮的木耳破袋而出,生机勃发,甚是喜人。
“现在地里的是秋木耳,去年7月中旬菌棒下地,一个月后就出了头茬秋木耳,一直到11月份可采6茬木耳。经过6个月的养棒期,初夏,秋木耳菌棒再次迎来丰收季。”看着挂满菌棒的黑木耳,基地技术员陈凤敏高兴地说,这批秋木耳还能再采3茬,20万棒菌棒可产黑木耳干耳2万多斤。
凡河源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合作社理事长孟庆满就是白旗寨满族乡人,早年在乡里开办木器厂,生意挺红火。那时,制作木器剩下大量的柞木边角料只能用来烧火,孟庆满觉得实在可惜。经过思考研究,他决定成立合作社种植黑木耳,把柞木料打碎后制作成种植木耳的菌棒,变废为宝,不仅避免了木材浪费,还能节省木耳生产成本,实现双赢。
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黑木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木耳种植产业发展成为了阿达伙洛村的特色主导产业,每年可带动农民就业50余人。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孟庆满还外出学习大棚灵芝栽培技术,以实现多样化种植,打出了“灵芝+黑木耳”的致富“组合拳”。目前,合作社的灵芝种植基地有灵芝大棚40栋、黑木耳菌棒20万棒。
种植两种经济作物,合作社一直坚持选用优质柞木木料制作菌段,再加上铁岭东部山区地处长白山余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温度,产出的木耳、灵芝仙草、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品质上乘。2020年,孟庆满又成立辽宁兴禾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注册“凡河源”商标,建起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木耳、灵芝产业链条,相关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合作社每年的总产值能达到500多万元。
孟庆满表示,今年,合作社将聚焦打造“林下经济+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发力,主要以黑木耳、灵芝种植加工为主,并探索发展灵芝猪、灵芝鸡、稻花香大米等新产品,建立起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基地,带动更多村民就业的同时,让乡村热土持续释放“致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