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每逢春夏之季,在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的山林里,树影斑驳的林地上,刺嫩芽、刺果棒、辣椒秧、蕨菜、地龙骨、白鲜皮、林下参等山野菜和中药材便陆续恢复生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如今已成为白旗寨满族乡村民致富增收的“绿色财富”。
白旗寨满族乡位于铁岭县东部山区,全乡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万亩,林地面积17万亩,境内水资源丰富,素有林下经济产业基础。近年来,这里依托林地资源禀赋,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要突破口,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打开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新思路。
连日来,每天早上不到六点,白旗寨满族乡夹河厂村党总支书记迟晓萍早早就上了山,自从四年前承包90亩林地以来,每天跑山成了他的日常。“随着人们健康和养生理念的兴起,山野菜市场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所谓靠山吃山,我们这些大山里的百姓也享受到了来自大山的‘红利’。”迟晓萍介绍,夹河厂村共有林地53000亩,受有限的耕地资源束缚,村民们练就了“向山要收益”的本领,种林下参、栽种药材、摘山野菜……村里1/3村民的收入都来源于林下产业。
近日,记者来到夹河厂村,站在山脚下放眼眺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山野间,郁郁葱葱的山野菜肆意生长,很是喜人。“这种山野菜叫辣椒秧,它的根则是一种中药材,叫威灵仙,5年以上即可采收。我一共种了20亩,再过一年就能收获,亩效益可达到1.5万元,很是可观。”迟晓萍告诉记者,他家这片山头上,共有20多种山野菜和林下中药材,上下山一个来回,就能采满一袋子山野菜。
在一处山坡上,成片的刺嫩芽在阳光照射下很是显眼,浑身是刺的枝头上顶着一簇簇新鲜的嫩芽,鲜翠欲滴。“现在已经进入刺嫩芽采收的尾声,大多数枝干已经平茬,这是我特地留下来的。”迟晓萍说,村里刺嫩芽种植面积近千亩,每到收获季节就有客商进村,坐家销售,供不应求。
发展林下经济,夹河厂村村民李明元玩出了新花样,80亩山地种植落叶松,松林里套种刺嫩芽,每年可收获刺嫩芽2000多斤,仅此一项就可收入6万多元。
初夏时节,在白旗寨满族乡的绿色山林里,林下参、地龙骨、威灵仙等地下“宝藏”陆续迎来丰收。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该乡积极探索林药、林果、林下山野菜等特色林下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产业富民”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