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4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加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六争精神”为引领,以确保防洪、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三个安全”为中心,开源与节流并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农村供水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兴水,加快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为铁岭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向上争取资金再创佳绩。2020年,全市共争取省以上投资7.14亿元,比2019年(6.18亿元)增加15.3%、比2015年(5.04亿元)增加41.7%。全市共实施河道治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移民后扶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276项。
2.水利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组织4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排查和2次督查暗访,共发现问题76个,全部按照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和时间节点完成整改。全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处,实施水质改善工程25处,解决了7.73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2186名建档立卡人口受益。
3.水生态治理修复初见成效。一是积极抓好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市水利局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新增辽河流域封育面积14.29万亩,其中自加压力,封育东辽河等4条省际界河5.05万亩,为下一步打造辽河国家公园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按照市国土绿化工作三年实施方案要求,完成辽河两岸可视范围内的道路绿化面积6940亩,超额完成绿化任务。三是完成省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6个,治理侵蚀沟392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93.76平方公里。
4.河长制工作推陈出新。一是在原有河长制“六化工作法”和“三长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6+5+4+3+2+1”河长制工作新模式。二是及时调整六大流域(片区)市级河长,聘任32名市人大代表、25名政协委员为志愿河长,编制完成“一河一策”方案(2021—2023)。三是加大河长巡河力度,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巡河53821次,解决实际问题7829个。四是设立“检察官联络室”“河道警长联络室”,构建推行检察机关在河长制工作中公益诉讼机制,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封育区内放牧等行为。全年对42处敏感水域、重点河段进行联合执法巡查54次,立案40起,罚没款64.32万元。五是两次邀请铁岭广播电视台开展暗访行动,整改曝光问题30余个,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巡河暗访行动,发现水环境突出问题23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六是组织开展河长制“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台、铁岭日报以专题片和专版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5.民生水利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围绕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招苏台河、东辽河西丰段、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段等13项河流治理项目陆续开工复工,累计完成投资2.86亿元,新建或加固护坡护岸216.3公里,完成河道治理116.5公里。二是有效利用移民项目资金,实施移民后扶项目162个,同时对5个县(市)区18处农村微小河流进行治理。三是完成东辽河、万泉河、条子河等防洪工程和关水库、五家子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
6.河湖管理取得实效。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升年”“河库管理强化年”活动。一是整治河道“四乱”问题39个,清理河湖垃圾18.1万立方米。二是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办理采砂许可32项,开原市成为全省河砂统一开采经营试点。三是超额完成河道划界工作,完成2019年全市河道划界成果整合上图工作。四是完成2020年水库维修养护资金598万元,昌图县全省率先开展了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物业化管理模式。五是对不同程度存在问题的3家设计单位、3家施工单位和5家监理单位进行了约谈,其中,对2家监理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安全生产隐患实行“零容忍”。
7.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狠抓安全生产“两化”建设。先后有3家企业成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单位,实现了水利施工企业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同时积极搜集全市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隐患和潜在危险源,及时准确填报全国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二是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及治理。开展了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危化品储存使用、水域安全隐患排查、三年攻坚行动、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和重要时段(节点)等重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全面排查隐患,限时整改完成,保持了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高压态势,营造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通过“安全生产月”和“五进”等活动,共印发宣传品1600余份。组织15家单位进行全省网络知识竞赛,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8.防汛抗旱工作再上台阶。扎实、有序、高效地开展防汛抗旱防台各项工作。一是建成全省第一家市、县、乡三级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和防汛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气象、水文、水利信息整合,寇河流域、凡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工情监测子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二是进一步靠实防汛基础数据,编制了市、县两级防汛工作指导手册15本、图件39张,制作了东辽河、清河、寇河等9条河流超标洪水情况下沿岸人员避险转移风险图,实现了因“册”施“策”、挂图作战。三是采取“一县一单”的方式对全市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汛前,采取“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全市7个县(市)区35个乡镇、20个村、50个防汛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共发现问题7大类、53个,主汛前全部整改完毕。四是以铁岭、开原、昌图、西丰、调兵山、清河区5座城市及凡河、柴河、寇河、二道河超标预案编制为重点,汛前组织各县(市)区防指和各相关单位编制修订各类预案、方案2710个,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及转移演练53次。五是全力应对十次强降雨和“巴威”“美莎克”“海神”台风“三连击”,先后3次启动防汛应急四级响应、1次3级响应,转移人口近万人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工作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