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县产业联合党委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6日

  冬季的辽北冰天雪地,但一座座设施大棚内却是生机盎然。乡村产业建设连村成片、跨村成带、集群成链,一个个党建联盟推动乡村产业竞相出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铁岭县依托各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和市场条件,在全市率先组建跨村产业联合党委,推动区域产业融合、资源共享、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乡村兴的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果蔬产业轴

  5个村抱团发展闯新路

  “我们凡河镇地理位置优越,有着良好的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基础,但过去农户都是单打独斗、分散式营销,菜贩子经常压价收购,辛苦一年种的菜卖不上好价钱,大伙儿心里都不是滋味。如今成立了蔬菜产业联合党委,通过党建赋能,在推动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持续发力,为实现产业振兴、富民强村的美好愿景注入了强大动能。”铁岭县凡河镇产业联合党委书记、副镇长冯涛高兴地说。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凡河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之乡,全镇育有3000余栋设施蔬菜大棚。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去年,凡河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助原则,率先成立蔬菜产业联合党委,将药王庙村、老河湾村、高强南村、高强北村、边家村5个行政村纳入其中,变散户经营为整村集中经营,变独立发展为抱团取暖,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各村互利共赢,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自联合党委成立以来,已累计销售蔬菜1.2万吨,带动近2000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各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今年,凡河镇投入40多万元用于蔬菜产业联合党委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深挖乡村文化资源

  联村合力打造旅游产业圈

  铁岭县腰堡镇汤牛堡子村是腰堡镇发展旅游产业较早村。自2019年以来,汤牛堡子村深挖知青文化,依托当时建设的房屋,整修旧房子,恢复建设住室、食堂、小酒馆、豆腐坊、知青生活展厅等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一个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打卡。与此同时,腰堡镇的范家屯村、友谊村、沙坨子村、汤牛堡子村4个村也深挖风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水上娱乐、朝鲜民族风俗等旅游项目陆续兴起。

  今年8月,腰堡镇按照党建共抓、产业共育、队伍共培、党群共富的思路,组建成立旅游产业联合党委,有效集聚联村资源,辐射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186名党员。通过党建引领、统筹谋划,围绕“我是党员我带头、旅游产业当先锋”,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培育出一批党员经营示范户,吸引23个农户从事旅游产业相关工作,236人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形成了以产业联合党委为核心,产业党支部为支撑,产业党小组为基础的“一核多元”组织体系,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到旅游产业中。

  跨村联盟持续发力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路更宽

  破解乡村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低质同构、各自为战、效益不高等问题,铁岭县以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就覆盖到哪里为目标,通过资源共享、共建实体的模式抱团发展,实现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截至目前,铁岭县已建立涵盖果蔬产销、特色农产品种植、旅游产业等多种类别的跨村产业联合党委7个,覆盖40个村,全年直接增加收益达739.28万元,带动5400多农户增收致富。

  在产业联合党委建设工作中,铁岭县注重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强化乡镇党委领导带动作用,激发村党组织主体能动作用,各产业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中,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达11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1人。在选优配强班子的基础上,部分联合党委发布了《产业联合党委管理规范》,通过组织生活联过、服务群众联作等方式切实把党的组织嵌入产业链条,实现共同发展。年初以来,各产业联合党委已累计销售特色农产品15605吨,村集体增收8万多元。

  铁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左海峰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村级产业联合党委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将在村级产业联合党委全面提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面,探索跨乡镇产业联合党委的组建,力争建一个成功一个,以产业振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