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教学工作计划

来源:铁岭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6日

  全面落实学校党政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落实《铁岭教育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等重要部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兴辽卓越院校和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切实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政治站位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培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教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切实把控课堂阵地,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师生言行规范,时刻做好舆情监管,积极防范化解教学中重大风险隐患。

  3.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推进思政教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一体化建设专题教学设计案例征集、大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展示和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课程实际“量体裁衣”,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盐溶于水”的课程思政目的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为支撑、实践锻炼为载体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1.开展5个专项大检查,加强常规管理力度。创新开展教学项目建设专项检查”、“实习现场专项检查”,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大检查”、“教学材料大检查”、“考风考纪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规范教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2.开展3方面教学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开展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面向新进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三是开展教务管理系统使用培训,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3.落实双周周三业务学习制度,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学校集中下发和学院自行组织相结合,将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真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一)加强专业建设

  1.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开展新专业申报工作。紧密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服务铁岭“五个基地”建设目标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对接装备制造业,突出智慧化、数字化,申办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停办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做好开设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的论证工作。服务民生工程建设,申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地方文艺团体(企业)、开原市职教中心合作申办戏曲表演专业,为“快乐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目标提供人才支持。与铁岭县职教中心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开设农产品营销与储运、计算机应用专业,加大本地生源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集中力量推进兴辽“双卓越”建设。按照双卓越建设方案,做好2023年度自评与考核工作,提炼标志性建设成果。并针对建设情况结合2024年建设任务合理规划,高效推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月报制度,确保项目验收顺利进行。

  3.开展第三批星级专业评估工作。涉及专业务必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准备,提炼成果,确保获取更高星级评价。已参加评估的专业按照整改意见完成整改任务,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力争在新一轮的评估中有机会申报卓越专业评估。

  4.师范类专业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按照OBE理念,重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制定建设任务清单建立认证档案,做好迎评准备工作。

  5.做好数字化专业升级改造工作。按照省教育厅2023年下发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建设指南》,每个学院至少对一个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系统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优化建设方案,力争在1-2年时间完成数字化升级和改造。

  (二)加强课程建设

  1.继续开展全员听评课活动,完成每人每学期至少8课时听评课任务,各院做好统筹安排,教务处组织抽查,从根本上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公共课程管理,完善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安全教育、公共选修课等课程建设。3.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培育精品在线课程。按照《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线课程管理办法》,规范在线课程申报、建设和使用管理工作,在线课程建设率达50%以上。丰富课程资源,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各院至少围绕1个核心专业开展建设,一体化设计,保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能够持续更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珍惜教师称号、争做“四有”好老师,坚定从事职业教育意愿,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期初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承诺,学期末开展师德师风考评,强化过程管理,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

  2.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国培、省培、假期研修等渠道,搭建教师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邀请职教专家来校开展“职教论坛”,引领广大教师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前沿信息,拓展发展思路。组织校内教师开展“特色沙龙”,推动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服务教师成长发展。

  3.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认真落实一对一老带新帮扶制度,组织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结对帮扶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新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公开课等活动,促进各专业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继续开展专业课教师一年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各院要建立全过程考核机制鼓励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加强实践教学建设1.按照教学计划确保各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完善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对实训周、见习、实习的管理,范实践教学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开展学生实习专项检查,切实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场所安全管理办法》,规范实验实训场所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对实验员、师生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规范实验室安全整改,禁止一切违规行为。3.推进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结合生产实际和实践教学内容,着力还原真实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互动感受,设计实训项目,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智慧化水平。4.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力争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更新的突破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承办铁岭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学院要针对省级赛项开展院级选拔赛,择优推荐省赛,全力备赛,争取更高成绩。(五)加强教材建设1.严格落实教材审查制度,严把教材选用环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教材审查和抽审工作,新选用教材坚持“先审后用”原则,务必确保使用教材的质量。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和《教材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教材选用管理。2.鼓励和支持本校教师从实际出发,编写和出版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融入行业新技术、新业务、新规范。合理研究和开发新教材,纳入学校教材编审计划。

  四、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1.深化已有校企共建模式建设,在专业共建、课程共融、教材共编、基地共享、师资共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全方位的要素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继续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建设,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挥师范教育优势,依托域内小学教育资源,建立铁岭市小学教育专业群产教联合体。进一步夯实现有产业学院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3.推动铁岭市学前教育联盟和辽西北现代服务业教育联盟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政、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每学期每个联盟至少开展一项有影响力的活动。

  4.做好五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建设工作。要主动承接建设任务,提升专业办学在社会的影响力。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凝练一批教学成果和特色项目。本年度重点完成“6+1”教学质量提升建设项目。

  “6”是指从学校层面全力打造六项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具体包括:

  1.开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发一批以全面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

  2.建设一批金课程。建设一批思想先进、内容科学、方法现代、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课程

  3.选拔一批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把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师生公认、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选拔出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4.遴选一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能够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5.建设一批产业学院。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为目标,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教育优势、科研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6.培育一批教学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教育理念先进,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学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培养规律;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作用的教学成果。

  “1”是指从学院层面,每个学院至少打造一个特色品牌项目。

  六、高质量完成“铁岭市职业院校助力地方产业发展”考核工作。

  按照市委、市教育工委工作部署,将从“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留铁率、提高本地生源招生比例”六个方面对全市三所职业学校开展量化考核工作,以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各部门要细化考核方案,严格落实,实施“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年终总评”全过程考核制度,确保学校考核工作取得好的成绩。

  七、其他工作

  1.有序推进学校美育、体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工作,并按照学校具体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加强各相关课程建设。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结合目前学生体质和身体情况合理开展体育活动。结合专业特点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2.完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证工作。

  3.做好职教周展示宣传工作。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至少开展1-2个亮点活动。

  4.继续推动“1+X”证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途径,推进书证融通工作。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