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深化校地合作 赋能产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5-05-16  信息来源:铁岭日报

  在全面振兴东北的时代背景下,我市以深化校地合作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4月29日,市政府与沈阳工业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飞地创新中心等载体,推动校地资源深度融合,开启“创新要素精准对接、优势资源高效耦合”的新篇章。以此为起点,市科技局紧扣人才工作主线,以科技特派团下沉服务、技术经纪人体系构建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校地合作

  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沈阳工业大学与铁岭的“双向奔赴”,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依托该校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双方共建“高端装备制造联合实验室”“新材料中试基地”等载体,形成“需求导向—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近几年,市科技局不断推动我市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科技企业合作促进会、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签订院地、校地、院企、校企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技术攻关、科研合作、人才交流,促成了一批优秀合作成果,为铁岭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为拓展合作广度,市科技局持续开展“飞地创新中心”推广工作。今年4月,借助与沈阳工业大学校地合作的契机,铁岭(沈阳)飞地创新中心与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第一次对接洽谈,计划推进当地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联合实验室。这种“研发在沈阳、转化在铁岭”的协同模式,既破解了本地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又为高校成果转化提供了应用场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底,将实现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6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达到5亿元;完成科技成果100项,转化率超过60%,推动全市产业创新发展与人才振兴迈向新高度。

  科技特派团

  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聚焦农业现代化与工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市科技局构建“需求征集—精准匹配—定向服务”的特派团工作机制。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科研团队,开展市级科技特派行动,覆盖智能装备、绿色农业、新材料三大领域,每个团队配备1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

  在辽宁金飞马制漆有限公司,来自中科院过程所的专家团队就铁桶喷漆不同色边缘渗色、汽车轮毂喷漆一次成膜技术、国家电网水性环氧一次性厚涂等问题进行现场研究探讨,为企业突破技术难题提供了思路和建议;在辽宁尼尔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企业与专家团就利用“气爆”新技术对产品节本增效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在辽宁麦琪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就高性能漆研发上,专家给予了解决方案;在辽宁顺维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对企业的水制氢中扩散层采用碳布替代碳纸的研究与开发、高性能活性碳纤维在VOC治理中应用、有机硅纺丝的研发与应用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给予了指导……短短几天时间,市科技局组织中科院过程所的专家团走访了顺维碳纤、金飞马制漆、天宇胶业、麦琪新材料、尼尔科达等领军企业,深入生产一线,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技术瓶颈需求,针对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企业“传经送宝”。

  近年来,市科技局结合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和我市企业实际情况,鼓励引导高校、院所100名以上科技专家走进铁岭,组织100多人(次)科技专家走进基层,走进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组织50多家企业走进重点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活动,达成校(院)企合作20余项。邀请中科院沈阳分院相关研究所、沈阳理工大学等100余位科技专家进园区进企业,指导企业创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先后选派三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共58人,派驻企业51户,派驻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团14个。

  特派团工作突出“柔性引智”与“长效服务”相结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载体,

  何满潮、李依依等院士团队深度参与本地企业技术攻关,2024年柔性引进院士团队3个,为51家企业引进科技特派员58人,这种“团队驻企、项目驱动”的服务模式,使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创新发展需要,柔性或全职引进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创业谷等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荐参评‘辽北英才’计划;落实外国人工作许可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为外国人在铁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做到待遇留人、服务留人、事业留人、乡情留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底,力争储备“兴辽英才”“带土移植”项目10项,组织申报3-4项。科技人才专家库入库人员达到500人左右,推荐各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

  技术经纪人

  激活成果转化“催化剂”

  科技成果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要素,今年2月份以来,市科技局以组建全市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突破口,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摸清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在科技投入、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上有新提升。这支“创新摆渡人”队伍正成为贯通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关键纽带,通过精准匹配技术供需,让创新要素在科技与经济间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3月份,我们组织专班赴沈阳东北科技大市场等三家专业机构取经,同步启动本土化技术经纪人培养计划。”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智+育才”双轮驱动,促成辽宁中科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团队为铁光公司提供省级科技奖申报全流程辅导,协助盛世东方在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发明专利快速申请,更推动辽宁烯旺与沈阳理工大学达成2000万元技术开发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板。

  “目前,市科技局正筹备成立铁岭市技术经纪人协会,协会成立后将建立标准化培养体系,设置园区工作站实现需求精准捕捉,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和省科技厅派驻我市的企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打通技术与市场的快速通道,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科技局通过校地合作筑巢引凤、科技特派团精准滴灌、技术经纪人穿针引线,构建起“三维一体”的人才工作格局。当校地合作的“大动脉”与特派团、经纪人的“毛细血管”深度贯通,科技创新就能真正成为产业跃升的“核动力”。面向“十四五”,铁岭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创新要素,以更务实的举措优化创新生态,全力书写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铁岭答卷”。

责任编辑:tlsgl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