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丰县委、县政府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胜法宝,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工作大力推进、持续推进,积累形成了具有西丰特色的“一个核心,两个强化,三个新突破”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坚决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发展帮扶产业的核心。一直以来,西丰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这一核心,以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任务目标,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可持续性,建立了帮扶项目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四权分置”的管理机制,即帮扶项目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带贫主体,收益权归脱贫户,监管权归乡镇。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和扶贫资产监管的实施意见》,对我县2016-2021年投入扶贫资金及衔接资金形成的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共计确权登记扶贫资产267项、资金3.3226亿元。
2、严格规范管理,强化项目实施流程。一是强化项目审核程序。严格执行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的项目确定流程,乡村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进行申报,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相关行业部门进行项目审核论证,现场考察,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后,乡镇人民政府及项目村负责组织实施,县财政评审中心对已完工项目进行评审。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项目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是产业项目申报、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乡镇在选择确定项目时,要经过充分市场考察和调研分析。项目立项严格按照乡镇党委政府申请,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相关部门审核,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二是加强项目管理。针对不同产业发展模式,确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入股类的项目,加大项目审核力度,将带动脱贫户务工和发展产业为重点作为投入扶贫资金的首要条件,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入股合作社账目进行监管,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出租类的项目,重点向有愿意发展生产的脱贫户进行倾斜,提高务工比例,确保产业收益;村集体经营类的项目,乡镇参与监管账目,定期进行审计,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和贪腐风险。
3、三个创新举措,力争实现新突破。一是在产业项目规模上实现新突破。为了做大做强全县特色产业,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由乡镇统筹使用衔接资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投资额度300万元以上的重点帮扶产业项目。2019年,9个乡镇结合本乡镇种养殖特色产业,集中进行立项开展了重点帮扶产业项目,2020年在其余9个乡镇继续开展,截至目前,实现全县18个乡镇重点帮扶产业项目全覆盖。此项措施的开展,切实解决了村级项目规模小,抗击风险弱,见效缓慢等问题,提升帮扶产业质量。二是在项目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明确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党组织书记是项目建设推进第一责任人,每个项目都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做项目管家,推进缓慢、难度大、收益低的帮扶产业项目,由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推进,行业部门根据产业类型确定指导组,明确到项目、到人,每个乡镇都有县级领导负责包保帮扶产业项目。各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全县开展的产业,采取“集中讲、单独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技术包保,确保帮扶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做出实效。三是在项目防控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为了确保资金项目安全运行,研究制定了《西丰县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县实施帮扶产业项目提供了依据。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资金运行、资金使用合法性和资金绩效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作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审核、审计,对入股前项目承接单位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确保衔接资金安全运行。另一方面,聘请律师事务所对帮扶产业项目及衔接资金进行管理监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重大事项决策、拟发布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提供前置合法性审查,为脱贫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这两项举措的实施,推进了产业项目运行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更好的依法依规行政、防范化解风险,极大为衔接资金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