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人口、高水平人才是振兴的重要“生产力”。在铁岭,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已是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1.19,求人倍率大于1,这说明求职者供不应求。求人倍率越高,说明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最为明显的市场特征就是企业用工紧张。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当下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是破解企业招工难的重要举措。
过去3年,我市就业创业工作在省政府正向激励考核当中始终保持排名前三,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三年都进前三的城市。我们正努力,把铁岭打造成创业沃土,也企盼你回流,当一颗建设家乡的火种。
数据和数据后面的故事
2023年,市人社部门民生实事项目为强化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截至2023年10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590人,完成1.2万人任务指标的88.3%,超过序时进度,其中18-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71.6%,高于省定目标4.6个百分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268人次,完成1.4万人次任务指标的116.2%,提前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这是2023年11月8日,我市“增进民生福祉 倾力为民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一组数据。
将招聘会开到沈阳,吸引青年人才来铁。
2023年11月25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人力资源事务服务中心、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金谷人才市场举办“万名学子留铁来铁”专项行动暨2023年铁岭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81家企业携千余技术管理岗位首次走出铁岭来到沈阳深挖高校富矿,亮出政策、吸引人才。寒冬时节,招聘会现场却人潮涌动,讲好铁岭引才故事,发出铁岭引才“好声音”,千余省城学子感受到了铁岭人求贤若渴的真诚与热情。
与第一次组团创新走出铁岭引才相辉映的是,更多夯实根基,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广泛展开,为铁岭发展蓄能。铁岭技师学院获评国家首批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铁岭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对标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全力打造铁岭市青年人才激情创业谷……以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截至2023年11月末,人社部门开展企业自主培训10186人、就业重点群体免费培训8555人、新增技能人才14559人。
政策和政策背后的诚意
2023年7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印发《铁岭市吸引扶持青年人才来铁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实施扶持青年人才来铁创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打造青年创业沃土。
2023年12月,市人社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铁岭市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方案》,这是我市引才返铁、留铁的最新政策,也是一份方向明、讲实效的工作蓝图。《方案》提出,要通过系列举措努力留住现有人口,力争到2025年建成返乡创业园1 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106个,市外返乡创业联谊会7个,扶持返乡创业就业2万人以上。
2023年12月,由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携“北斗溯源数智赋能——打造铁岭农业特色优势供应链”与“博学众创——高蛋白饲草产业链服务”两个项目入驻铁岭市青年人才激情“创业谷”基地。两个项目依托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将向铁岭提供以“北斗+物联网”溯源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打造高品质地标农产品,培育特色产业品牌,推进乡村振兴。
铁岭市创业谷已签约创业项目42个。
鼓励、吸引杰出青年来铁创业,我市在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打造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铁岭市青年人才激情创业谷基地,为青年人才提供交流合作、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孵化平台。目前,创业谷共签约创业项目42个,入驻项目15个。
刘洪强是铁岭技师学院的一名毕业生,短短3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汽车维修工成长为有着10余项与汽车复原相关专利的技术能手。2018年,正在寻找办公地点的刘洪强了解到,铁岭市创业孵化示范园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于是当年12月他带领团队正式入驻铁岭市创业孵化示范园,车间整体占地面积达到26000平方米。
铁岭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如今,有许多青年人像刘洪强一样在创业孵化示范园里实现创业梦想。铁岭市创业孵化示范园是我市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全市有7家创业孵化基地正在运营,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3家、县区级3家,这些创业孵化园为许多创业初期的青年人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成长、壮大。
就业创业铁岭要干这几件事
家住凡河新区官台新苑小区的冯义兰无意间发现社区的门口挂出“零工驿站”的牌子。“我想找个工作,不耽误接孩子上下学,工资待遇一千多就行。”冯义兰只是试着把需求告诉了“零工驿站”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几天后,他们就帮着找了一份到附近学校食堂做小时工的工作。
铁岭县官台新苑社区的零工驿站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一名家庭妇女、一份零工工作,背后是铁岭县人社部门以“零工驿站”撬动就业大民生的一盘大棋。铁岭县人社部门探索构建“3+1”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模式,“3”即三级管理,县级建市场、街道(乡镇)建客栈、社区(村)建驿站,“1”即建人力资源产业园。在这样的体系建设中,形成县、街道(镇)、社区(村)、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实时监管、动态帮扶、智慧对接、精准就业”服务网格体系,构建全域化覆盖的人力资源市场。
2023年12月15日,全市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加强数字赋能就业,全面搭建人企对接、创业支持平台,强化金融、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支持,最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更多铁岭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铁岭县官台新苑社区的“零工驿站”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下一步,全市将在89个乡镇、17个街道、208个社区建立“公共就业服务驿站”,人社各项业务下沉到基层,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供“零距离”就业服务。
手中有数据,心中有方略。2024年,人社部门将全力摸清全市外出务工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两项数据情况。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统计,准确掌握全市外出劳动力储量、流向,以及姓名、联系方式、从业工种、返乡意愿等情况;定期开展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需求调查,强化就业服务专员企业用工常态化对接服务,汇总更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监测和需求台账,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数据库和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统筹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推送,促进返乡求职者和企业的双向对接,提高精准匹配。
清单在手,如何做好服务?下一步,我市将着重建设“返乡创业联谊会”和“零工驿站”两个载体平台。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在外党员引领带头作用,通过流动党员党支部、驻地商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建立“返乡创业联谊会”。同时,积极筹建返乡创业示范园,为返乡创业提供更有力的载体支撑,铁岭市创业孵化示范园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返乡创业者提供。
回乡:他们正在家乡的土地上种一个梦
“赵铁蛋”——返乡创业新农人,本名赵家琦,是铁岭县木厂村一名“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她运用短视频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直播销售“甜掉牙”地瓜,让特色农产品搭上了网络的“快车”。“赵铁蛋”最初是帮着父母卖地瓜,创业第二年,村里的邻居委托她一起卖地瓜,凭借着逐渐积累的人气,丰收季她一个月卖出了30万斤,让家乡地瓜销量持续上升。她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到全国各地,最远卖到了新疆。“小地瓜做成大产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赵铁蛋”成立了铁岭县赵铁蛋高效农业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近400个,帮助村民增收130多万元。铁岭“五四”奖章、“青年先锋”“致富能手”等荣誉也向她纷至沓来。她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亲自去田地里挑选地瓜,通过现场直播、亲自品尝的方式为镇西堡镇地瓜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力量。
靳路路——90后夫妻回乡,把“美丽”做成事业。在一个农业大市,开一家生产、经营燕窝的企业,能生存吗?10年前,当90后夫妻靳路路和爱人陈雷从南方城市回到开原,卖掉婚房,毅然在铁岭开起第一家燕窝专卖店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们。然而,这10年里,小两口的“美丽”事业一路开挂,他们在家乡投资建设了燕窝生产工厂,把加盟店开到了北京、天津甚至西藏拉萨。2019年,两人决定在开原投资建厂,实现批量生产。从选址到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开原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给予靳路路夫妻大力支持。如今,厂房已经实现投产。生产能力上来了,如何进一步打开销路,靳路路将目光瞄准了网上销售,找网红直播带货,她又迈出崭新的一步。“我们的产品自己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成色足、价格实,现在重要的是在全网推广,实现销量的进一步升级。”投资建厂,规模提升,在创业的新阶段,靳路路的压力依然巨大,但她从不怀疑自己的选择,她坚信,在家乡,只要认认真真做产品、踏踏实实做事情,她一定会让从铁岭走出的燕窝走向全国。
目前,我市共有创业带头人459人,带动就业2512人,他们是榜样,是火种,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前景和活力,坚定了回乡创业信心。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如今的铁岭,是家乡,也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沃土,也是梦想成就的地方。
燕雀归巢,故土难离,盼你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