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政策解读〔2018〕60号 发布日期: 2018-09-25
文件 file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27日

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铁岭市委办公室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加快突破辽西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铁委办发〔2018〕3号),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推动壮大新能源产业和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推进机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为加快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18—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到2020年,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标准的企业达到50户。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到2020年,企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新增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
    配套服务日益完善。到2020年,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西丰生命健康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营。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
    利用铁岭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风能、光能、生物质发电及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业,巩固现有风电、光伏产业规模,鼓励利用滩涂、废弃矿山、填埋场护坡、水面等开发利用困难的区域,有序投资建设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光伏地面电站。依托华电铁岭风电、三峡新能源开原风电、清河光伏发电、国能昌图生物质发电等企业,做大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铁能大明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孤山子工矿区15兆瓦光伏发电以及开原太科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生物质发电步伐,重点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着力推进调兵山30万吨燃料乙醇、昌图30万吨燃料乙醇、昌图生物质发电、西丰生物质发电、铁岭县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进度。
    (二)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智能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西格马数控机床、北宇真空、银捷装备、奥拓福水刀、毕托巴液体流量计、铁光仪器仪表等企业为依托,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水射流救生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产品制造及技术研发,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重点推进鑫科机械立体停车库、北重机床飞机机翼生产等项目建设。引导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车间(工厂)改造,加快推进卡斯特金属材料高端装配生产线、化工机械大型多晶硅还原炉研发制造等项目进度。鼓励军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企业,重点扶持长天机电军用通信设备、三浦电子汽车电子设备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推进通用煤机大断面硬岩掘进机、盾构机和奥拓福超高压水射流救援装备批量生产,争创国家级首台套装备。
    (三)强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依托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基础和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专用车和新能源客车,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制造新高地。鼓励企业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物流车、货车、机场摆渡车等产品,尽快将新能源专用车发展成为优势产品。推进辽宁乾丰电动大巴车、华晨新能源物流车、陆平新能源油罐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利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关键材料和充电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备,尽快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引导推动圣加仑控制系统、天河机械等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配套方向发展。重点推进比科新能源年产10万套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组)总成系统建设项目。
    (四)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玄武岩纤维、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阻燃纤维材料、特种橡胶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推进玄武岩综合开发利用,重点突破玄武岩纤维拉丝工艺,加快推动辽宁瑞源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沈阳泰石岩棉年产8万吨岩棉、英汇节能科技年产4万吨岩棉、泰龙耐火保温材料年产4万吨岩棉、烯源石墨科技年产4万吨新型炭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蓝煜新材料、新华阳、金力源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产品。依托辽宁省橡胶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优势,整合铁岭橡胶研究院的质量管理、技术检测平台资源,积极引导瀚德密封件、华晨橡塑、助驰橡胶、天宇胶业等骨干企业向生产耐热、耐蚀、耐磨损功能橡胶以及特种橡胶材料等高品质合成橡胶产品方向发展。支持企业研发高端便捷化建筑新材料,重点支持建筑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产业示范。
    (五)稳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围绕化学药品、中药两个领域,依托亨泰制药、新兴药业、春天药业、鹿源参茸饮片、鹿宝堂药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中药新药、新型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食品。进一步巩固提升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对重大疾病领域医药中间体的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专利到期仿制药的研发生产。依托西丰梅花鹿及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利用现代中药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设施。引导中药、民族药企业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打造地方特色医药品牌。依托西丰生命健康产业园,积极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地方特色保健品产业。重点推进中慈药业年产500吨中药饮片、口服液项目,春天中药年产500吨中药饮片项目,鹿滋堂生物科技鹿胶扩产改造与黑参开发生产项目,贵州茅台集团健康产业园项目等。
    (六)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光通信设备、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为发展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以沈阳长飞光纤光缆为龙头,抓住5G通信发展机遇,尽快形成2000万芯公里生产能力,并延长产业链条,带动铝带、缆膏、磷化钢丝、钢带、PP、PE等配套材料生产企业发展,建设东北光纤光缆产业基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整合信息孤岛,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铁能集团与华唐公司深度合作,建设辽北声谷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等一批新经济板块项目。重点推进华录集团铁岭“数据湖”建设项目。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政府与华录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对接合作,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培育一批省级工业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拟定产业发展规划,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做大做强步伐。认真落实针对企业创新的普惠性财税政策,简化各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招商引资。突出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领域,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培养引进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展打造“铁岭工匠”行动,统筹推进各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大型科技集团等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引进行业内高精尖研发人才。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铁岭军分区,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国家及省驻市直属机构,各新闻单位。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27日印发

解读 unscramble


  近年来,铁岭市不断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济,不断培育新动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办公室日前印发《铁岭市加快突破辽西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攻坚计划》,这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文件。5月27日,市政府研究通过了铁岭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现就《计划》解读如下:
  一、铁岭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方向和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从市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铁岭现阶段选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计划》的总体目标。
  2018—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到2020年,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标准的企业达到50户。企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新增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西丰生命健康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运营。
  (二)《计划》的重点任务。
  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铁岭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风能、光能、生物质发电及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业,巩固现有风电、光伏规模,鼓励利用滩涂、废弃矿山、填埋场护坡、水面等开发利用困难的区域,有序投资建设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光伏地面电站。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智能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水射流救生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产品制造及技术研发,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鼓励军民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强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辽宁专用车产业集群的基础和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专用车和新能源客车,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制造新高地。鼓励企业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物流车、货车、机场摆渡车等产品,尽快把新能源专用车发展成为优势产品。利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关键材料和充电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备,尽快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玄武岩纤维、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阻燃纤维材料、特种橡胶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新型金属功能材料产品。依托辽宁省橡胶制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优势,整合橡胶研究院质量管理、技术检测平台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发展耐热、耐蚀、耐磨损功能橡胶以及特种橡胶材料等高品质合成橡胶产品方向发展。支持企业研发高端便捷化建筑新材料,重点支持建筑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产业示范。稳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围绕化学药品、中药两个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中药新药、新型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食品。进一步巩固提升化学原料药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对重大疾病领域医药中间体的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专利到期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利用现代中药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设施,引导中药、民族药企业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打造地方特色医药品牌。积极推进药业、酒业、食品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地方特色的保健品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光通信设备、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为发展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抓住5G通信机遇,尽快形成2000万芯公里生产能力,并延长产业链条,带动铝带、缆膏、磷化钢丝、钢带、PP、PE等配套材料生产企业发展,建设东北光纤光缆产业基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整合信息孤岛,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培育一批省级工业电子商务试点企业。
  三、《计划》保障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参与拟定产业发展规划,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提供科技支撑。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做大做强步伐。认真落实针对企业创新的普惠性财税政策,简化各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市上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领域,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大型科技集团等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引进行业内高精尖研发人才。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