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铁政办发[2018]114号 发布日期: 2019-03-27
文件 file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4日
关于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市场供应、培育畜牧业新的增长点和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全面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牛羊驴特色产业的意见》(辽政办发〔2018〕30号),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调整全市畜牧业结构,增强特色畜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环境友好为方向,大力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认真落实市九大畜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特色产业汇聚,助推乡村产业兴旺,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特色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牛羊肉产量达到3.8万吨以上,奶类总产量达到8万吨以上,驴存栏量稳定在0.9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畜禽良种全覆盖。生产方式转变明显加快,肉牛存栏50头以上、驴存栏50头以上、羊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比2018年提高3个、5个、2个百分点,奶牛牧场化养殖基本实现全市全覆盖。不断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全市青贮玉米规模化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综合利用量的14%以上。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肉牛产业。重点支持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和西丰县肉牛产业发展。以辽育白牛全产业链开发为重点,带动肉牛业转型升级。坚持适度规模饲养母牛、集中育肥的肉牛发展模式。以西丰中敖为依托,加强产销对接,积极拓展国内高端消费市场。
    (二)奶牛产业。重点支持西丰辉山乳业等企业和铁岭县奶牛产业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粮改饲”试点项目,推广整株青贮、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综合效益,实现为养而种。探索和建立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体化经营,提高奶业综合竞争力。
    (三)驴产业。重点支持铁岭经济开发区兴发驴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扶持企业与东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开发阿胶、驴肉、驴奶等特色产品。
    (四)肉羊产业。重点支持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和西丰县肉羊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发展订单合作为主体的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水平和繁殖效率。培育壮大屠宰加工企业,健全羊肉可追溯体系建设。
    四、主要措施
    (一)提升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水平。探索大型规模养殖、适度规模养殖和专业户养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标准化畜舍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装备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水平。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引导合作社、合作联社规范化发展。着力调动饲养基础母畜积极性,提倡适度规模发展,逐步解决基础母畜不足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合同订单、入股分红、流转聘用等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二)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扩繁增量,加强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同期发情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种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种源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
    (三)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在全市实施“粮改饲”试点,引导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推动特色产业“降成本、补短板”。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保障苜蓿等优质饲草的供应。全面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黄贮、微贮、氨化、粉碎等加工技术。探索生态循环模式,发展种草养畜,为产业提供饲草料支撑。
    (四)促进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深加工企业和深加工项目,发展全产业链模式生产。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流通和本地屠宰企业供给并重、流通有序的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期货、金融、物流等畜牧业服务业,全面推进“互联网+”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深入挖掘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餐饮等方面功能。加大名牌优质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创建培育特色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开展品牌发布与产销对接。推进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督促生产经营者完善产、购、销等各环节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链条。
    (五)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牛羊驴产业可以中小规模发展等独有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提升“造血功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脱贫。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努力培养产业扶贫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典型。找准产业效益与贫困户受益结合点,大力推广扶贫农场、“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与扶贫帮困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选择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生产发展路径,切实推进作物秸秆过腹还田,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支持
    (一)产业政策。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特色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粮改饲”试点项目、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项目,以及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现有的政策扶持项目,在项目申报条件允许范围内重点向特色产业倾斜。持续推进养殖保险覆盖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在推进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肉牛、驴等政策性保险。
    (二)金融政策。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养殖政策性保险+畜产品价格保险+贷款+担保+金融补贴”模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牧担贷2.0”等业务发展,努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各级政府要按规定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各县(市)区政府要编制相关发展规划,重点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推进特色产业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提高整体规模效应。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示范带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畜牧管理部门要强化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做好强制免疫指导和疫情应急管理处置。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试点。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疫情预警预报、疫情应急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疫病综合防治等动物防疫体系,强化引种、养殖、交易、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提高牛羊疫病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各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做好“放管服”改革。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围绕产业抓服务,围绕服务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机制落实,为畜牧特色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铁岭军分区,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国家及省驻市直属机构,各新闻单位。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4日印发
解读 unscramble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