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铁政办发[2018]106号 发布日期: 2019-03-27
文件 file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22日
铁岭市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
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清洁取暖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116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市清洁能源利用,提升清洁能源取暖比重,逐步替代散烧煤,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部署要求,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推动供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气化辽宁”“电化辽宁”以及煤电企业转型转产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我市清洁取暖工作,努力构建以集中供热为主、多种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格局,提高全市取暖清洁化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清洁取暖领域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统筹协调和政策完善,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清洁取暖设施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优先采用清洁能源取暖,逐步替代非清洁燃煤取暖。
    2.安全替代,有序推进。以保障民生取暖安全为前提,以取暖清洁化为目标,以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利用为发力点,有序实施供暖侧清洁能源替代和清洁供暖项目建设工作,构建规模合理、安全可靠的热力供应体系。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本着“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优先选取符合群众消费观念的清洁取暖方式,满足冬季取暖需求。
    4.全面发力,重点突破。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其中,城市建成区重点推广热电联产供暖和达标排放集中锅炉供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重点推广天然气取暖、地热能取暖、生物质取暖和电取暖。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热电联产、达标排放集中锅炉、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工业余热等清洁型取暖。在2017年全市清洁取暖比重50.5%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全市清洁取暖比重达到52.5%以上;到2019年,全市清洁取暖比重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市清洁取暖比重达到62.2%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稳步实施清洁燃煤供暖。
    充分发挥存量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加大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燃煤小锅炉的关停力度。鼓励热电联产机组根据热负荷需求进行乏汽供热改造,增加机组供热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
    加快实施燃煤热源清洁化改造,具备条件的燃煤机组要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机组要实施达标排放治理,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机组要实施淘汰。提高燃煤锅炉环保水平,淘汰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提高供热燃煤质量,优先燃用低硫份、低灰分的优质煤。鼓励燃煤热源改用天然气、生物质等其他清洁能源作为燃料。
    力争到2020年,全市清洁燃煤供暖面积达到6217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环保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快发展天然气供暖。
    城市建成区加快发展天然气供暖,积极推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既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燃煤锅炉实施天然气替代,鼓励具有稳定冷热电需求的楼宇或建筑群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支持新建城市新区、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住宅区优先采用天然气供暖。支持在供热管网未覆盖的住宅区以及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等地区推广天然气锅炉集中供暖,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等分散用户,鼓励安装燃气壁挂炉取暖。力争到2020年,全市天然气供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全市至少建成1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积极推进电供暖。
    在电力资源充足地区,积极推广用户终端电供暖方式,综合运用各类热泵、高效电锅炉等多种方式推进电供暖,积极发展电供暖与蓄热相结合供暖模式。针对大学、社区、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重点推进电供暖项目。针对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尤其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碳晶、石墨烯发热器件、电热膜等分散式电供暖。充分利用存量机组发电能力,鼓励利用低谷电力,以“风电供暖”“光伏发电供暖”“风光储供暖”等模式,推广蓄热式电锅炉供暖,提升电网调峰能力,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结合全面取缔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等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煤改电”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电供暖面积达到10.35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煤改电”供暖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县(市)区政府
    (四)因地制宜实施地热能供暖。
    根据气温、水源、土壤等条件特性,结合电网架构能力,推广使用水源、地源、空气源等热泵供暖。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和居民住宅楼使用热泵供暖系统。鼓励新建热电厂和锅炉房同步建设余热热泵供暖工程,具备改造条件的既有热电厂和锅炉房加装余热热泵回收装置。加快开展热电厂余热热泵供暖工程,以及大型锅炉房利用热泵回收余热资源工作。支持燃煤、燃油供暖锅炉利用热泵系统进行清洁改造。积极推进土壤源、再生水(污水)热泵和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在产业园区等重点功能区及成规模的住宅小区建设一批土壤源热泵供暖工程,在现有和新建再生水(污水)处理厂内建筑应采用热泵供暖系统,鼓励在水厂周边和主干管网沿线范围内新建建筑使用再生水、污水热泵系统供暖。加强地热资源的统一规划、规模开发和集约利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县(市)区政府
    (五)科学推进生物质能供暖。
    结合全市供热现状,整合生物质资源,加快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集中供热项目,重点推进铁岭县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昌图县国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为城镇和农村清洁供暖。鼓励建设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项目,破解秸秆等直燃问题。支持具备条件的住宅区、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推广使用生物质直燃供暖。鼓励既有燃煤锅炉改用生物质作为燃料。力争到2020年,全市生物质供暖面积达到337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六)加快替代散烧煤供暖。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无法采用清洁能源取暖的,鼓励以“清洁型煤+环保炊具”替代散烧煤取暖,推广使用环保炊事采暖炉具、吊炕、热水空调和暖气“四位一体”供暖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市减少散烧煤供暖面积4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七)加快清洁供暖配套设施建设及改造。
    统筹规划全市供热管网布局,重点推进管网未覆盖地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既有供热管网实际,实现多热源联合供热。建立老旧管网运行状况检测评估机制,及时摸底排查,制定改造计划,加快改造严重漏损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网和热力站设施,降低供暖输配损耗,解决影响供暖安全、节能和节费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等天然气气源项目建设,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为天然气供暖创造条件。按照国家配电网建设行动计划和农村电网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城市电网工程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建设,满足电供暖设施运行需求。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全市清洁取暖目标任务,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财政金融审计服务中心(市金融委)以及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的推进清洁取暖工作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全市清洁取暖工作,研究解决清洁取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全市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推进电供暖及“煤改电”工作。市环保局负责清洁取暖环境监管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城区供热专项规划,牵头出台推进城镇清洁供暖的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加强对全市城镇清洁供暖工作的监督检查。市农委负责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协调推进本辖区清洁取暖工作,加强与市直各部门及供暖企业的沟通和衔接,及时掌握清洁取暖工作推进情况,宣传和引导用户采用清洁取暖方式,协调解决好清洁取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适时制定清洁取暖具体实施方案和奖补政策,推进清洁取暖比重稳步提升。
    各县(市)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对清洁取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承担的目标任务,做好任务分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指定专人负责牵头落实此项工作,积极跟踪推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财政金融审计服务中心(市金融委),各县(市)区政府
    (二)强化政策保障。
    推动“煤改电”电价政策落实,通过完善峰谷分时价格制度、优化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政策、大力推进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措施,吸引用户使用电供暖。完善“煤改气”气价政策,通过进一步明确“煤改气”门站价格政策、完善销售价格政策、运用市场化交易机制等措施,加快推进天然气供暖。因地制宜健全供暖价格机制,科学合理制定供暖价格,加强供热企业成本监审和价格监管,试点推进按市场化原则确定区域清洁供暖价格,保障清洁取暖顺利推进。适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煤改电”“煤改气”等相关补贴政策,激发用户使用清洁取暖方式的积极性。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创新机制,出台支持清洁取暖的政策措施,统筹使用相关政府资金,加大对清洁取暖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供暖企业向居民供暖相关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三)完善管理体制。
    改善集中供热方式,优先以热电联产满足供暖需求,加快推进热电联产替代燃煤锅炉,新建热电联产项目优先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鼓励采暖型背压热电联产企业成立售电售热一体化运营公司,优先向本区域内的用户售电售热,支持热电联产热源企业发展源、网、站及热用户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严格供热节能管理,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优化区域集中供暖管理,放开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清洁能源领域。加强供热区域内热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热力系统最优调度。强化煤炭生产、流通领域监管,严控劣质散煤进入消费市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应急事务服务中心(市煤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拓宽融资渠道。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中央预算内及省级资金,支持清洁取暖项目建设。要主动与政策性银行对接,申请对符合条件的清洁取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深入包装、谋划清洁取暖项目,并通过债券、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市财政金融审计服务中心(市金融委),各县(市)区政府
    (五)强化环保排放监管。
    加大对热电联产机组和燃煤锅炉排放的监管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燃煤热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切实推进燃煤锅炉环保改造。全面取缔城市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加快淘汰列入拆除计划的20蒸吨及以下老旧低效燃煤锅炉。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县(市)区政府
    (六)加强宣传引导。
    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普及清洁取暖的重大意义,以及非清洁燃煤供暖对环境质量、大气污染防治造成的巨大危害,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社会关切。各类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压减燃煤,坚决杜绝低劣质散烧煤,全力推进各类清洁能源的应用。鼓励市民参与支持压减燃煤,积极配合清洁燃烧炉具的推广,共同为清洁取暖工作深入推进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各县(市)区政府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铁岭军分区,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国家及省驻市直属机构,各新闻单位。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22日印发
解读 unscramble
图解 Picture 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