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应急防控护航农业生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4日

  目前,我市大田玉米正处于乳熟期,经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监测,部分地块发生棉铃虫和玉米螟虫害。8月11日,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对虫害比较严重地块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开展集中应急防控。
  在铁岭县蔡牛镇王千村的玉米田里,农业技术人员和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正在查看棉铃虫给玉米造成的危害。在田间,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粮油产业服务科科长、正高级农艺师杜刚正扒开玉米叶查找害虫的踪迹。他指着一只玉米尖上的小虫说:“这就是棉铃虫。目前,棉铃虫在全省处于大爆发阶段,特别是在辽西地区比较严重。根据省里发的虫情预报,全市也做了相应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出现了棉铃虫,虽然虫量不大,但是已经对玉米造成危害了。所以现在正好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我们马上就组织人员开展了防治工作。”
  “起飞”,随着一声口令,两架装满药剂的无人机旋翼升空,在玉米田上方大约1.5米处,随着喷药管打开,沿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药液被均匀地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杜刚说:“根据生产救灾病虫害防治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一共招标了2.8万亩的采购任务。在铁岭县准备防治5000多亩,另外,在昌图县还要防治1万多亩,在开原市防治5000多亩。”
  通过公开招投标,最终省航协一家会员单位中标,此次选派了15名无人机飞手,来我市执行这次飞防植保任务。辽宁省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刘文华介绍:“我们这次带来了15架飞机,对2.8万亩地实施作业,大概用3天时间全部喷洒完毕。无人机作业效率非常高,比人工作业提升了几十倍,防治效果也很好。”
  “当前正是玉米成熟的关键时期,及时防治三代玉米螟和棉铃虫,对粮食丰收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玉米的生长高度已经不适合人工打药,所以我市采取无人机植保形式进行统防统治。”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暴树峰说:“今天是2020年全市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无人机开展农业生产救灾项目防控。这个项目属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按照省里的实施方案,经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同意通过后,我们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专业的无人机队伍来进行实施,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保证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安全,从而实现保护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