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8日
根据《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招商引资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铁岭发展的第一战略、第一要务,以“十二五”规划为目标,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近千个,到位资金近千亿。
(一)真抓实干,开拓进取,项目招商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面对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及诸多不利因素,全市上下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探索,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大润发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航集团、亚泰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登陆铁岭。金飞马制漆、中联重科、德尔环保新材料、卫华起重机、煤机装备制造、九三粮油、瀚德汽车配件、莱尼线束、辉山乳业、贵州茅台、中利科技、常熟高分子、星悦南岸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或投产。
(二)抢抓机遇,加大力度,重点区域招商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抢抓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突破辽西北和省政府打造沈铁工业走廊发展战略和辽沪经济交流、央企民企辽宁行机遇,在深圳、上海、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共举办大型走出去招商活动43次。特别是“面北招商”力度大、效果显著。自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面北招商”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面北招商”战略,以吉黑地区为重点,紧紧抓住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关联度大等有利因素和区位、软环境等“比较优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每年3次以上在该地区开展频率高、密度大、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各地针对重点项目不停地抓,不停地跟、不停地请,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招商,引进了年产20万吨绿色生态功能饮料项目、捷新光电项目、辽宁豪唐纸业项目、汽车风挡玻璃项目等一批投资强度高、拉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请进来”招商活动成效突出
“十二五”期间,各地围绕起重机、专用车、矿山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邀请客商实地参观,共开展大规模“请进来”招商活动86次。特别是借助换热设备博览会、专用车博览会、首届森林食品博览会、台湾周等大型活动平台,精心组织项目洽谈推进活动,招商效果显著,成功引进了一批项目。
(四)充实力量,健全机构,切实做好全市专业招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2013年,市委、市政府启动青年人才振兴工程,从市直单位中选派119名优秀干部深入招商第一线,派驻到珠三角、长三角、东北地区等五个区域的在铁企业及产业集群,进行“蹲点”服务,开展以商招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百名招商人才中精心选派7名优秀人才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深圳市深港投资联合会等一线城市的单位挂职锻炼。同时,加强对现有招商人员和百名招商人才的定期集中培训,重点围绕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聘请专业人士开展专业培训,让招商干部成为复合型专业招商人才。
(五)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努力保持招商工作的先进性
全市上下认真总结招商引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理念,努力保持招商引资工作的先进性。在招商引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构建招商“大格局”、“大招商”网络,做活招商大文章的观点;在工作方法上提出了典型引路、传导压力工作法,总结、复制、推广县(市)区中好的模式、做法、经验,使落后县区迎头赶上。同时提出用好书记市长招商,设立重大项目定期市长办公会议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等;在招商工作要求上提出“心脑合一,手脚并用”四字招商口诀,即用脑招商、用心招商、用手招商、用脚招商,强化对现有招商人员的集中专业培训,让招商干部成为策划大师、设计大师、谈判专家、营销专家,成为复合型专业招商人才;在招商方式上提出了“重策划、精包装、强推介、求实效”;在招商方法上提出“精准定位、量身定做、锲而不舍、全力攻关”。在招商活动组织形式上,提出减少或取消大轰大嗡、大帮哄的形式,更多采取点对点、一对一的高层推进,提高招商效率和质量。
二、“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和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发展理念,积极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依托铁岭比较优势,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节能减排等政策机遇,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瞄准重点招商区域,采取行之有效方式,科学、理性、务实地组织开展项目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一体化、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以良好的招商氛围、更大的招商力度、强劲的招商势头推进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五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
(三)工作重点
1.重点区域
全市重点招商区域为辽吉黑、京津冀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一是突出面北招商。按照建设中蒙俄国际大通道的思路,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向南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向北拓展与四平的合作,构建“铁四通”经济协作区,形成长吉图、哈大齐经济带产业互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耕沈阳,瞄准吉黑,主动承接沈阳、长春等周边城市产业转移。抓住吉黑两省大型国有企业及大型国有企业派生出的民营企业多的特点,认真捕捉有明显向南发展的企业特别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针对吉、黑两省的专用车、制药、食品、石油装备、煤机、汽车配件、房地产等优势行业进行招商。
二是主动承接京津冀、环渤海产业转移。利用铁岭资源、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抓住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企业外迁等机遇,寻找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切入点,做好产业承接工作。重点针对北京央企总部,津冀地区地方国企、龙头民企和外商独资合资企业进行招商。
三是深化辽沪经济合作。抓住辽沪经济合作和上海浦东自贸区周边企业搬迁等机遇,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加大工作力度,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资源,力争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引进上取得新成效。同时,把以昆山为主要招商区域的台企招商纳入长三角项目招商的重要内容,力争在台企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
四是积极开展“珠三角”地区招商活动。针对“珠三角”毗邻港澳,领风气之先的特点,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以及新兴业态项目。
2.重点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和我市获得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调兵山市获批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政策优势,加大产业集群招商力度,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和发展先进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石油装备、换热设备、起重机械、煤机装备、阀门设备、新材料等8大产业,壮大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煤机装备、石油机械、生命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8大产业集群。同时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坚持以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目标不动摇,积极引入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环保型项目。依托铁岭新城优势、打造沈铁工业走廊和沈铁同城化省级发展战略优势以及农业、矿产、旅游资源优势,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把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招商工作重点,集中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大集团公司总部等大企业和大集团,组成精干的项目推进组,千方百计推进大项目招商,力争引进能够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对已经落地的大项目要加大跟踪和服务力度,促进早日投产、达产。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通过招商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使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三次创业,形成工业强市的强大支撑力。
(四)重要举措
1.强化招商意识,在提高项目招商积极性上实现新突破。一要进一步落实招商责任制。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铁岭发展的第一战略、第一要务,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投入主要时间、拿出主要精力抓招商、抓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高新区、新城区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招商,要拿出80%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层层传导压力,引导各级干部向招商引资上项目聚焦、聚力。二要继续实行招商引资考评制度,对全市项目洽谈推进、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等情况全程跟踪监测,定期通报考评结果。三要严格奖惩措施。要兑现奖励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坚持用人导向,将招商工作业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对招商活动组织不利、招商工作徘徊不前的地区、乡镇,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仍未改变的采取组织措施。
2.搞好项目包装,在提高项目引进质量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搞好前期项目包装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挖掘、整理、筛选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做好每个推介项目的立项、可研、环评等各项前期工作,改变过去那种项目粗包装或“半成品”模式,而要将项目打包成精装品向外“出售”,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二是要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在项目引进上,要提高项目准入质量,节约土地资源,从而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到最大利益化的项目上去。着重在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高成长、拉动区域产业链条发展的项目上下功夫。
3.转变招商方式,在创新招商方式上实现新突破。认真总结敲门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载体招商、领导招商、代理招商、驻寨招商、以商招商、飞地招商、盘活存量招商等招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和政府招商网站,开展好“网络招商”,强化对重点招商区域实行网格化、全覆盖招商,借助产业名录、企业名录实行靶向招商,并在创新招商方式上进行积极探索。
4.优化投资环境,在提高项目吸引力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创新服务,进一步创新软环境建设质量。在提高工作效率、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企业心声,了解和掌握相关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中存在问题,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杂音和干扰招商引资工作的不良现象要坚决曝光,决不姑息,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宽松、优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规划单位:市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