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93110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议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尊敬的宋月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关心,您提的宝贵建议,对我市进一步培育“三农”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要点,以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目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一、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共有32803人,其中:生产型人才15279人、经营型人才4737人、技能服务型人才5471人、技能带动型人才5572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744人。

  二、加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管领域的工作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

  (二)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1、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近两年,对符合条件的92个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总额6071万元,贴息金额121万元;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8个国家级示范社给予资金扶持共计240万元,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的难题。

  2、推荐树立人才典范。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积极参与并承担各类农民培育任务和重大农业项目,经过我局推荐上报,赵玉国当选2020年度全国农民劳模,成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典范。

  (三)加大培育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业务水平

  1、2018年以来,我局以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育”工作为主体,每年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实用人才、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培训对象重点为龙头企业负责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通过培训帮助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水平。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达18000人次。同时,积极建立科技示范点和培训基地,全市共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078个,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3个。

  2、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联合制发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人发〔2022﹞3号)要求,我市自2022年起,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我市积极向省厅争取培训政策,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种养殖大户等。全年共组织招收46名学员,按照学员学习意向,分别到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参加实地培训,扩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同全国各地同行进行交流及信息共享。

  (四)、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奖励机制

  1、开展农业人才评选活动。2018年以来,每年秋季都举办铁岭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累计对年度“十佳”优秀农民、“十佳”优秀科技支农专家、“十佳”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十佳”家庭农场主等160名农业农村人才进行了评选表彰,鼓励农业农村人才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再创新业绩。

  2、开展铁岭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格评审工作。2022年,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铁岭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定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简称《实施意见》)文件,根据《实施意见》在铁岭县和昌图县试点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评审认定工作,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对乡村中、高级农艺师资格进行评审认定,乡村农艺师资格由试点县自主评审认定,并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2022年12月组建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格评审委员会,邀请了6名辽宁职业学院专家进行了中高级资格的评审,评出乡村高级农艺师4人,乡村中级农艺师20人。向评为乡村高级农艺师资格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放1万元奖励,并在项目申报、参与培训、人才评选上享有优先权。

  3、积极打造人才使用平台。着眼于为我市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农业科技实用人才,搭建了两个创新平台:一是共建院所(中心)。依托市农科院设立省农科院铁岭分院。重点在玉米、水稻、大豆育种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7项;依托依农科技成立蔬菜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和依农公司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双方确定了5个方面的重点合作领域,已经联合申报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依托西丰振兴镇宝丰食用菌合作社成立香菇新品种研发中心,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项。二是成立学会服务站。依托挂靠省农科院主办的省级学会,建立学会铁岭服务站10个。省园艺学会在铁岭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4个学会服务站;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铁岭的特色产业合作社建立5个学会服务站;省中药材协会在铁岭县五味子中药材协会建立“铁岭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学会服务站。学会服务站成为铁岭招才引智和科技服务的新平台。

  三、下步工作措施

  2022年3月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铁岭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引才聚才、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吸纳各行业精英人才等,对我市引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助,从而吸引人才。市农业农村局为引进农业高层次精英人才,研究制定了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配套细则。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我局统筹协调,召开了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部署会议,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铁岭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一)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1.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学员到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实习实训、带领农民“走出去”观摩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等方式,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500名以上,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2500名以上。加快培养一批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做实做好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2.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完善银农对接服务,搭建新型经营主体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优势产业和各地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到2025年,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训普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骨干人员培训达500人次,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达300人次,每年新增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培训率达100%。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人才库,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带头人、示范家庭农场经营者全部纳入人才库管理,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保持稳定,家庭农场增加到5000家。

  (二)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

  1.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等方式,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重点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一批专家创业导师,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一批企业家创业导师,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指导服务。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政策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引领乡村产业转型的农村企业家。依托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同时,深入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双创典型,宣传推介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企业家等典型范例。到2025年,全市培育1000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100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建设3个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

  2.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确保电商人才培训覆盖县、乡、村三级。以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依托,以农淘合伙人为骨干师资,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人才网点建设和人才培训,将电商培训“送下乡”。依托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加强农业电商人才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电商知识的深厚氛围,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电商应用水平。以实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大与阿里巴巴集团各方面合作,打造具有铁岭特色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平台。

  (三)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1.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以实施“兴辽人才”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为依托,切实加大引才力度,实现人才总体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调动“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兴辽人才”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工作的引领作用。想方设法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更多的科研经费投入、更好的科研试验设备、更优的科研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与高校院所开展的院地人才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运行机制。利用院地合作搭建引才新平台,每年柔性引进高校院所专家30人以上,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建立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在重点合作企业设立产业示范基地、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5个以上。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家来铁岭建立合作经济实体。

  2.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农业农村科研立项。集中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集成创新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同时,坚持多元立项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重点、重大项目,提高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此外,坚持开放合作。积极争取与国内一流院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先进技术,提升研究、管理水平。未来五年,计划争取国家、省两级经费支持,实现政策性科研资金的投入不低于“十三五”投入力度。

  3.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二是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三是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四)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保障

  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注重支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事业,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同时,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格评审等途径,每年选树一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并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引导乡村人才增强力争上游、务农光荣的思想观念。

  感谢您对“三农”人才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给予关注支持。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