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尊敬的李秉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铁岭全域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议案》已收悉,结合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能和我市实际,现答复如下:
围绕打造全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铁岭县、开原市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分别获得补助资金2000万元;昌图县花生被纳入省小粒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得补助资金1000万元。2022年,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铁岭县腰堡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获得补助资金300万元;铁岭县、开原市的稻米和大豆均被纳入省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分别获得补助资金1600万元和1520万元。我市制定印发了《铁岭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打造全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科学布局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上工作为我市打造全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您所提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打牢现代农业基础。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核心,重点在粮食主产区打造规模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二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带动民间资本向农业机械化投入,推动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巩固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全程化机械化率达到90%,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6%。四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逐步提高灌区用水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五是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清洗分级、分拣包装、保鲜烘干及冷藏运输等设施装备,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加快构建连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网络。
二、聚焦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载体
发挥园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的优势,引导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主体在示范区投资兴业。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围绕粮食、生猪、肉禽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健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和畜禽精深加工,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而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丰县依托现有鹿产业基础,扩大梅花鹿标准化养殖规模,努力将西丰鹿业打造成铁岭市乃至辽宁省的特色产业,建设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建设现有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等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到2025年,集聚区营业收入力争实现200亿元,形成集聚区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农业产业强镇。铁岭县新台子镇、腰堡镇,开原市庆云堡镇、中固镇分别依托大豆、生猪、水稻和肉鸭等主导产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进铁岭县李千户镇围绕榛子产业、昌图县八面城镇、老城镇围绕生猪产业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到2025年,全市再创建1-2个主导产业鲜明的农业产业强镇。
三、聚焦农业融合发展,做优乡村特色产业。
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 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依托我市农业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培育粮油、畜牧、特色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和玉米、水稻、油料、饲料、生猪、肉鸡、肉牛、鹿、榛子、蔬菜等“十大产业链”,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建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紧密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二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实现紧密的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民合作社,鼓励适度规模种养大户通过规范生产经营、认定登记转型为家庭农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租赁农户承包地、雇佣农民劳动力等方式,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参与融合发展的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融合与合作方式,创造小农户参与融合发展的便利条件。三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业态。结合网络货运新业态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下乡进村,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整合推进地方电商平台资源建设,引导第三方电商和流通资源平台与我市农产品销售网络合作,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线上特产馆,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四是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围绕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生态农业、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加快推进莲花湖湿地景区、铁岭县当铺屯、西丰城子山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创建一批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镇(乡)。
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
全域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打造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一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指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推广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促进有机物资源多层次利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和无人机防控技术。二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重点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积极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积极推行秸秆直接还田和有机肥生产;深入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发展牛、羊、鹿、驴等草食性动物,推进粮改饲;探索创新秸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途径,拓宽秸秆利用途径。三是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推进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畜禽散养户粪污处理和利用工作,从粪污还田、生产有机肥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开发利用畜禽粪污,综合施策,变废为宝。四是加强废旧农膜、农药瓶等资源化利用。积极构建和完善废旧农膜、农药瓶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源头防控,大力推进农膜使用标准化、减量化。抓好组织管理,通过培训指导、媒体宣传等手段,提高农民群众对农膜、农药瓶回收行动的认识,引导农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规范使用标准地膜,积极参与回收。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实现市、县、乡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全覆盖,监管、检测、执法、科研四支队伍有效联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六是培育“铁字号”农产品品牌。实施“三名”(名家、名品、名牌)工程,立足铁岭资源特色,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铁”字号农业知名品牌,争创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引导铁岭现代农业走上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五、聚焦农业数字化,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坚持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发展,依托农业大数据资源,促进生产方式智能升级,鼓励智慧农业新业态发展。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合农村数字资源,深化乡村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政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有效实现智慧农业数字化生产经营。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支持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二是推广农业数字化应用。重点培育先进典范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进程,种植业方面,积极倡导无人机飞防、无人驾驶、物联网机械整地等智能化应用;养殖业方面,引领和推动全市养殖业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工业方面,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溯源、监控运行智能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三是强化农业人才培训。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用得着、留得住”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能手。四是加强院地合作。深入开展与省农科院的院地合作,依托省农科院专家服务团队,重点打造设施蔬菜、健康种养、特色林果、稻米培育、农牧产业融合等5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利用。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精准发力,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兴旺主体责任,推动我市农业振兴发展。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