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赵凤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农业数字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尤其是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成立了数字专班数字农业推进组,谋划和推进数字农业农村的全面建设,加快数字赋农、数字富农建设步伐。突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工作目标
(一)建立乡村政务管理平台。2023年年底前形成乡村政务管理建设方案,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实现乡村政务管理平台接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
(二)建立智慧农业数据平台。2023年年底前提出建设方案,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完成与辽宁农业大数据平台对接,打造全市数字农业一张图。
(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应用。2023年年底前,畜禽养殖数字化基地覆盖率超过25%。2023年年底前,力争完成4个省级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和2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
(四)推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2023年年底前,农产品进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超过20%,2025年年底前,实现绿色、有机、地理保护标志等主要农产品全部进入平台。
(五)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23年年底前完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设施数200个以上。加强农村电商直播平台建设,2023年年底前培育完成1个国家级试点县、省级农村电商激励县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个。建成1个省级智慧农业基地暨5G电商直播基地。
二、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乡村政务管理平台建设。
推动乡村政务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农村数字资源,全面提升乡村政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政务公开、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土地经营、村级账务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创造有利条件。2023年底前通过广泛调研形成乡村政务管理建设方案,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实现乡村政务管理平台接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
(二)推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
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可视化模型,实现种植适宜区规划、作物产量预测、作物长势预测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作物精准管理。2023年出台建设方案,2025年年底前实现与辽宁省大数据平台对接,数据资源得到有效应用。
(三)推动智慧种植业发展
1.推动无人机在植保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市实施无人机植保作业的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榛子等,2022年植保面积达100多万亩。积极鼓励亮中盛泰、曲家双赢、大四祥瑞、老四平旺金山等大型农机合作社试点应用,让大疆、田霸、极飞等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铁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2023年全市力争实现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2.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保护地耕作等方面的应用。在大田进行农事操作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农业机械按照设定的路线工作,实现免耕机械化作业、深松整地作业等农事活动。2022年完成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免耕机械化作业209万亩。2023年力争完成免耕机械化作业面积240万亩以上。
3.推动智能管理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打造开原亚辉、昌图中科、银州5G电商直播等省级示范基地,引领我市设施农业的数字化发展。按照农业部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方案布局要求,2023年年底前,力争完成4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和2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4.推动农机作业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鼓励亮中盛泰、曲家双赢等龙头农机合作社率先应用农机自动驾驶作业,2023年年底前我市力争实现农机作业自动驾驶技术在大田得到初步推广运用,作业面达到10亩,2025年作业面达到50万亩。
(四)推动智慧养殖业发展
提倡畜牧精细化养殖,促进数字智能化养殖业发展,在饲喂、繁育管理、疾病防害、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数字化应用。推进畜牧养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牧原集团等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大力推进生猪养殖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同时鼓励大成农牧、先进肉牛等肉牛、肉鸡、肉羊养殖规模企业实现多品种多领域推广应用。2023年年底前打造2个国家级数字农创新应用基地,引领带动全市的智慧养殖业发展。
(五)推动智能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进程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举措。依托牧原集团生猪屠宰项目、嬴德肉禽、昌图九星、开原亚辉等畜禽加工企业实现肉类加工数字智能化应用;依托九三集团、铁岭制米、川顺食品、三能科技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粮油、果蔬加工数字智能化应用。依托川顺食品、东升食品、牧原屠宰加工、东北特色农产品优质示范区项目等冷链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农产品冷冻、冷藏、保鲜全过程数字智能化管理。通过以上农产品加工数字智能化应用,引领拉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向数字智能化升级转型。2023年年底前打造4个省级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引领带动全市智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六)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
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重点抓好西丰县梅花鹿认养项目、铁岭县农旅综合开发项目、樊梨花村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斛米沟千亩梨园生态采摘体验基地项目、调兵山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辽河百里生态长廊项目。2023年年底前建成2个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示范项目,提升特色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七)推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借助区块链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以2023年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设施及品牌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将铁岭榛子区域品牌产品首先纳入可追溯体系,逐步实现相关品牌农产品相继纳入。整合现有质量监测平台,建立综合质量安全体系监控平台。2023年年底前,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农产品实现安全可追溯综合占比20%以上,其中肉和奶制品实现安全可追溯占比90%以上。2025年年底前,实现绿色、有机、地理保护标志等主要农产品全部进入平台。
(八)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
以标准化生产为标志,完善市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以现有工程项目为手段,加强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商网络平台为载体,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2023年年底前组织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商示范企业10家和信得过的示范网店10家,激发多元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2023年年底前完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设施数200个以上。培育完成1个国家级试点县、省级农村电商激励县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个。建成1个省级智慧农业基地暨5G电商直播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铁岭数字农业建设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相应的组织,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政策项目的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强大合力。各县(市)区要制定数字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我市数字农业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数字农业”建设推进组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组长由局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
(二)强化政策扶持
相关部门要不断创新政策和资金支持形式,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无人机植保等国家政策补贴,拉动我市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农业发展。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有针对性的资费优惠方案,先期加入数字农业建设中来。探索保险费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典型示范企业做大做强。
(三)强化科学规划
加强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校的合作,针对铁岭实际科学提出全市的数字农业发展规划,作为总的纲领指引全市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健康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积极探索与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合作前景,提出适合铁岭实情的5G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四)强化人才培养
依托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从电商创新、科技种植、互联网常识、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应用技能。加强市数字乡村智库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补齐建设短板,夯实技术人才支撑与保障。
(五)强化示范引领
在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中,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鼓励其优先开展数字化应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农业一二三产业向数字化应用迈进。在全市确定1-2个示范县(市)区,进行重点数字化应用推进,最终形成全市数字化应用共同推进的暂新局面。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