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敬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人员密集场所全面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为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除少数几个大城市如杭州、深圳、上海和海口等重点健全公共场所AED配置,公布AED具体布局外,大部分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杭州为例,其目前投放的项目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公共场所配置AED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社会群众使用AED意识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表明,在1min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3-5min内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70%,因此,在公共场所合理、有效的配置AED,早期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AED,让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这将是我市公共急救意识普及教育和生命安全保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实现健康铁岭2030的一个重要体现。
2020年6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27条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如何让AED真正成为公众可用、会用、能用的救命利器,需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AED的配置,即可用问题。按照《T-CADERM2020-2021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要求》规定,100台/10万人比例进行配置,铁岭市人口238.8万人,需配置2388台,以每台AED价格2万元左右估算,单AED一项全市共需支付4776万元。《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提出,到2030年底,公众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普及率达60%,急救技能培训率达15%的目标,公共场所每万人AED配备率达到1-2台。即全市需配置AED数量为478台,全市共需支付478-956万元。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及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作出全省公共场所AED设置的顶层设计时,偏向于保守的、稳妥的、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因地制宜的策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补充的原则,及AED的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总人口数量和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等要求,综合考虑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现阶段单依靠各级政府短时间内一次性配齐配全AED不现实,在其他配套设施以及公众应急救护知识不够普及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紧缺的公共急救资源浪费问题。公共场所AED的配置来源也要充分考虑AED配置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市卫健委在全市公共场所AED配置方面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不对全市各县区公共场所AED的配置数量做硬性要求,尊重和鼓励公共场所各单位自愿、自发进行配置,并对配置场所一定范围内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配置一台,完备一台。
纳入配置规划,应当配置并由政府财政保障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自行完成配置的公共场所:火车站、高铁站、长途汽车站、政务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学校、医疗机构、旅游景区等,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宫、体育场馆等,执法执勤车辆、船舶等。
纳入配置规划,应当配置需自行解决资金的公共场所:大型商场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大型宾馆饭店。
鼓励配置,需自行解决资金的公共场所:企业、生产经营单位。
二、公众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即会用问题。我国公共场所公众高质量心肺复苏、AED使用普及起步较晚,公众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不高。公共场所出现心脏骤停患者在专业医疗急救人员到场之前,公众往往能够做到围观报警,协助维护秩序的旁观者,却很少能够成为明确采取高质量心肺复苏、明确提出获取最近的AED和正确使用AED的施救者,在以往媒体报道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对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正确施救的多为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如2023年7月,在铁岭市莲花湖湿地公园,一位晨跑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跳骤停,恰巧在附近的铁岭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医生郭艳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指导周围热心群众接力心肺复苏直至120急救人员到来,该男子最终转危为安。
如何使社会公众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是公共场所AED配置的工作的关键前提。也是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和奋斗目标。多年来,在铁岭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卫健委和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铁岭市卫健委与铁岭市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领域做出了较有成效的工作。2023年全年,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各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对学生、教职员工、社区(农村)居民、机关单位、部队官兵、游泳馆教练、企业员工、失独老人、蓝天救援队、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从业人员、水库管理人员等开展了多频次、多角度、不同内容急救知识培训36次,培训总计5136人次。培训过程中,急救导师首先针对大家“不敢救”的心理进行重点讲解,随后教授了急救基本程序、心肺复苏术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等知识和技能,用实际案例进行介绍和演示,在实操环节逐一指导大家规范操作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手把手纠正错误的动作和流程。通过培训,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会学以致用,有人突发伤病将第一时间出手急救。
2024年4月,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爱国卫生“守护健康+救在身边”联合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在本年度开展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组建多支应急救护讲师团队,并对村(社区)网格员培训全覆盖。市卫健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进一步加强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一是对小学、中学、高中以上及各大高效各阶段明确应急救护普及的要求和重点,二是加大学校内教职员工应急培训力度,提出到2030年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职员工与在校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三是强化校内推广配备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应急救护一体机,建设“博爱校医室”等。
为提早谋划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3月17日,市红十字会承办辽宁省红十字会2024年第二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新培养42名应急救护讲师。42名师资包含来自医疗机构具有一定医学背景的医护人员、也有来自公安机关的一线干警,还有社会爱心团队队员。目前已完成高校2期200余人培训,社区2期70余人培训。下一步计划继续对高校师生开展培训,并逐步推广至中小学,以及对全市2000余名公安干警进行培训,针对其他部门的应急救护培训也在有序安排中。
三、加强公共场所AED的管理维护,即能用问题。解决了AED的来源和公众的使用,下面面临的是ADE设备的设置场所即一个具体公共场所AED的位置选择、设置条件即周边环境远离易燃易爆通网通电等、放置要求即室内外柜机箱体等、标志标识设置即特殊AED标识的醒目显示和操作方法演示等、公共信息即媒体发布宣传等、设施日常运行即日常维护保养更新运行状态检查等。需制定下发符合我市实际的公共场所AED配置管理规范并进行严格监督,以防止AED设备由于维护不当、人为擅自挪用毁坏盗取等因素导致在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不能用。因此市卫健委研究起草了《关于印发铁岭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维护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铁岭市域范围内公共场所AED配置的适用范围、数量标准、标志标识、配置管理、维护管理、监督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
公共场所投放AED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推进和实施,需要解决资金投入、运行维护、信息平台建立、宣传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尽管我市通过各种渠道配备了一定数量的AED,但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AED配置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这项工作应该从政府层面进行统筹和推进,把这项工作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统筹各类资源,特别是针对各级财政投入不足或无资金投入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配备模式,通过政府出资、慈善捐助、社会资本介入、公共场所自行购买等形式,分行业、分区域逐渐投放,不断增加我市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
市卫健委研究起草的《关于印发铁岭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与维护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只是一个部门的规章,其约束和监管范围及力度有限,且不具备罚则和相应执法权限。建议把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和管理上升到法规层面去约束、抓落实,比照对公共场所消防设施配置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ADE配置单位主体责任,加强AED自行购买或捐赠的市级备案,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全社会、各行业的重视,提升公共场所ADE覆盖率,才能实现全市公共场所AED的可用、会用和能用,更多地惠及百姓,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铁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