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王丹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铁岭市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举办“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及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培训会,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负责人及乡镇监管站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对最新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解读,并详细介绍了胶体金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现场实操,展示了从样品采集、处理到检测结果判读的完整操作流程。加强了监管人员对“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认识。2025年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执法人员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共19次,系统学习农兽药残留限量规定专业知识,并通过深入剖析农兽药残留典型案例,提高了监管及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充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及行政执法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业素质,提升监管能力,强化农产品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管理。
二、关于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土壤重金属监测,加强投入品的监管,推广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2019至2021三年间,省生态环境厅共下发了4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整治清单,我市的柴河铅锌矿及尾矿库在列。2019年10月,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督促企业完成整治工作。2022年7月,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向铁岭、开原、清河三个县(市)区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铁岭市2022—2025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函》,督促各地方政府全力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划定粮食生产禁止区、严格监管涉镉重金属企业等措施,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合格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2024年通过举办全市植物植保宣传活动,现场示范应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和各种生物药剂,对科学安全用药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积极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发布病虫预报信息7期,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加强农药监管,强化农药安全生产意识,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对全市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资质、经营行为和经营产品,排查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意见,整改单位第一时间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整改。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政策宣传工作,并与农药经营单位逐一签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督促农药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履行义务。7至8月,采取“随机、公开”形式确定检查对象,对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农药产品、经营许可审批监管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督促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第536号公告要求,做好自2024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的监管工作。
通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工作,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16.5万亩以上,辐射推广绿色防控面积48万亩以上。推广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通过持续宣贯和强化技术及治理水平,实施减抗行动规模化养殖场254家,累计占比达到46%。进一步扩大推广覆盖面,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整治兽药残留超标,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申报昌图牧原11场等4家规模养殖场参加省级达标养殖场评价。坚持以案促改,在全市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强化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种植大户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规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加大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监管力度,督促指导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进销采购台账,全面推进限制使用农药可追溯精准管理。
三、关于加强县级食品安全检验能力,恢复和加强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建设。
通过调研了解到铁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隶属于铁岭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拥有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天平等农药残留仪器设备50余台套,授权检测产品范围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初级农产品94个参数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分析工作。而各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未与市级保持一致,隶属关系不同。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清河区隶属于农业系统,西丰县、调兵山市隶属于市场监督管理局,银州区未设置农产品检测机构。铁岭县检测站已获得CMA和CATL双认证;开原市检测站获得CMA资质。
下一步,要推动有条件的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通过“双认证”,尽快配齐检测技术人员,采取跟岗学习方式到市农检中心进行实操锻炼,并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的培训考核、能力验证、监督检查和技能竞赛等,提升检测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证认证参数能够满足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监督执法工作需要。
四、关于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2024年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协作,畅通信息共享、沟通会商、协调配合机制,开展联合执法。与市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开展联合检查3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33家,肥料生产企业3家,A类屠宰企业5家。与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联合执法,打掉未经定点屠宰牛黑窝点1个。
目前我市共1201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把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农产品监管平台并建立电子档案,探索监管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食安辽宁”食品追溯系统对接合作,推动重点农产品全过程追溯管理,探索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合格证明等电子信息对接。为实现农产品从种养、加工、流通到消费终端全链条可追溯提供支撑。
五、关于坚持定期抽检和专项抽检相结合制度,增加检测批次和频率,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管。
为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掌握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排查风险隐患,2024年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文件精神,我局积极认真开展全市“1.8批次/千人”农产品监测工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1.8批次/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通知》和《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认真研究制定我市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方案,全市共完成1717批次农产品、1599批次畜产品和46批次水产品定量检测任务。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强与市场、教育部门沟通,建立直供学校种植养殖主体名录。按照全省校园大宗食材全过程追溯管理要求,推动相关主体规范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
对豇豆、芹菜、韭菜等合格率较低农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采取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建立主体监管名录、加密巡查检查频次、加大上市前速测把关力度、推动执法办案和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有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2024年上述品种的监测合格率均为100%。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市县“2批次/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将“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全市大宗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并建立特色小宗品种三年轮动监测、问题品种连续监测工作机制,根据需要逐步扩大监测参数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