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4日
对政协市八届二次会议第821015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力度 实施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生产托管正是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具有时代意义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农业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让农业变得更加简单。
一、基本情况
农业生产托管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受益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托管主体按照农民的要求,对其责任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经营,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地,我来种;少收费,粮归你”。铁岭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实有耕地面积97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以玉米和水稻为主,近几年由于粮食收购价格波动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市把玉米水稻花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托管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可有效提高普通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生产要素资源投入总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工作已经于2017年启动。目前辽宁省确定铁岭县和昌图县为试点县。两个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择优选择符合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并通过公众网站、电视等公共媒体公示服务组织名单,服务价格标准。同时,由市级农业部门负责制定标准格式的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地块、服务内容、作业时间、质量要求、质检验收等,托管服务工作完成后,用户与项目实施主体共同确认服务数量和质量。目前铁岭县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万亩;昌图县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7.29万亩。
(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效益初步显现。经过二年的发展,我市农业生产托管市场得到了初步发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产业产值增加、生产成本下降以及农户增收效应凸显。随着托管服务组织的增多和服务市场的发育,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托管服务费持续走低。以玉米收获为例,农户自己耕种每亩生产成本在450元左右,家庭农场生产成本在400元左右,1万亩以上生产成本在280-300元左右,2017年我市农业生产全程托管30万亩,仅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就为农户省下的费用超过4500万元。在为普通农户节省费用增加收入的同时,托管服务组织也借助于服务需求的增加和作业面积的拓展而增加收入,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农业生产全程托管范围不断拓展。随着生产托管的不断发展,许多托管服务主体在提供耕种防收全部环节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将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农资配送以及产品销售等领域,将生产托管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例如铁稻种植合作社开展“全产业链”托管,除对稻米的耕种防收生产环节全程托管外,还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走高端,卖高价。此外,除了纵向延伸托管链条,一些托管服务主体还横向拓宽服务范围,为小杂粮等小品种农作物提供全程生产托管服务。
(四)制约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全托管”经营主体后备力量不足。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是“全托管”的主力军。但目前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贷款难,运行质态不高。同时,土地分散且价高影响“全托管”服务的扩展。土地田块大小、高低、地力程度不等,影响了“全托管”服务的推进,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给机械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带来不便,影响了机械作业效率。土地流转费用是农民接受“全托管”的参照数,价格过高增加了服务经营主体的风险,阻碍了“全托管”的发展。此外,受自然、市场、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在不断加大。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加大对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指导。目前,农业生产托管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生产托管项目了解还不充分。建议政府加大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指导力度,根据本地区情况首先应重点支持玉米、水稻和花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全程托管,然后向保护地蔬菜等设施农业和西甜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深入推进。同时,借鉴铁岭县张庄玉米合作社、昌图县阳宇农机合作社经验推进服务标准建设,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原则,推进“四个一”建设,即规划一个适度、合理、最优的农业生产托管经营规模范围;确定一个适度、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范围;研究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价格;签订一个规范、严谨、详尽的农业生产托管法律合同,保障“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稳定运行发展。此外,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户自由、自愿选择参加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注重发展和壮大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服务主体,给予法律法规、政策扶持以及农业生产托管运行中的支持和优惠。建议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农资、农机、农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问题。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购置、农业新技术应用、涉农建设项目承担、农业生产建设用地供给、农业保险补贴、贷款利息补贴、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托管不断做大做强。
(三)切实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对着承包地块细碎、经营分散的千家万户,服务组织服务成本高、难度大。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承包土地的所有者,与承包农户有着天然的联系,应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户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协调服务组织与农户关系、引导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评价服务效果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可以借鉴江苏南通、山西朔州等地区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实现产业脱贫的经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服务合作社,直接为成员提供统一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服务功能。
(四)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托管涉及农资供应、生产服务、产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条的多个环节,涵盖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社、普通农户等各类主体。应充分发挥生产托管形成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强化各类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探索建立集信息发布、农机调度、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集中使用的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服务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面临的资金短缺、信息不畅、用地受限等困难,形成各类经营主体共营多赢的局面。
(五)加强对农业生产托管的宣传培训。各级政府应加强土地托管工作的意义、效果的宣传推介,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共同支持其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家庭农场主、农技服务组织、村组干部、返乡年轻人等各类主体创办“全托管”,特别注重鼓励和支持青壮年农民、大学生以“全托管”为平台创业。加大现有经营主体的培训扶持引导,推动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更多农户,创造更好效益。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