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铁市农发函〔2020〕18号
对政协市八届三次会议第832107号
提案的答复
毕永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助力我市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铁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铁岭市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铁委发〔2018〕10号)文件,文件指出:“建立铁岭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用于‘名校优生’的储备和铁岭籍人才回乡创业资助;用于本土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单位的奖励;用于引才育才平台建设;用于优秀人才学术交流、评选和重点人才工程等全市性人才活动。”
2019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以培育农村复合型人才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农业人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强农业人才引进
一是利用院地合作平台引进人才。在市委组织部的强力推进下,去年11月,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利用这一合作平台,省农科院一次性选派4名科技副县长、6名科技副镇长到我市挂职,六名同志均为正高级研究员,特别是四名科技副县长,都是我省最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我市还和省农科院联合组建了由省农科院专业研究所牵头、铁岭市农科院和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参加的5个专家服务团队,吸纳29名省农科院专家参与,重点推进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稻米、健康种养、农牧融合等5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相信利用这一院地合作平台,一定会为我市农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利用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引进人才。过去一年,以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领衔的东北丰肥业公司院士工作站先后组织11名博士生、37名硕士生来我市开展课题研究、新技术试验示范、专题讲座等活动,受众达300余人。此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在张庄合作社建立的博士工作站,在张庄合作社推广了41个玉米新品种,4项玉米种植新技术,向后组织全国7位农业专家来我市讲学,培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余人次,先后吸引100多名农业人才到我市工作、学习、创业。
二、广泛开展对接交流
一是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开展对接交流。为使我市的农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科院和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讲学对接,配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在我市铁岭、昌图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田3处,面积2000亩,农机合作社参照试验田标准实施面积5000亩,为我市探索了黑土地保护的有效途径。胡春华副总理在视察我市保护性耕作项目时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与省农科院对接。市农科院先后多次与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风沙研究所进行对接,并建立农业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同时,在新品种研发、推广、成果转化以及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深度合作交流,全面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水平。
三是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市农科院已与沈阳农业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对接合作关系,为我市农业生产解决了诸多难题。去年6月23日,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原副院长王小奇教授带领5位专家来铁,针对农业救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项目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副院长董辉副教授、研究员高增贵老师多次来铁,对无人机投放颗粒剂防治玉米螟进行试验示范,并现场指导。
四是与淮安农科院进行对接交流。去年5月,市农学院院长张伯岩一行3人,赴淮安农科院进行考察交流。考察学习了有关稻麦复种、水稻育种技术、种子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发展等经验,参观了淮安高新区、生态农业区的基地建设。通过交流学习,查找到与先进地区在理念、大环境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力争尽最大努力多出品种、出好品种,为我市水稻生产服务、为我市绿色、优质、高效稻米生产服务、为创建地方品牌——铁岭大米服务。
三、加大农业人才培育力度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创业创业队伍。去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
一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市重点围绕玉米、水稻、蔬菜、寒富苹果等产业,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00多人,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万余份。
二是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全市共举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20期,培训农技人员687人。
三是开展农经管理培训。围绕农经管理骨干、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330人次。
四是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培训。围绕非洲猪瘟应急处置、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820人次。
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为更好培训农业实用人才,市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在市人才中心的指导下,重点培育了依农科技有限公司、张庄合作社、文选葡萄合作社等5个市级农业人才培训基地。与此同时,还在铁岭县、昌图县、开原市、调兵山市和清河区共五个县(市)区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6个,培训1697人。这些科技示范点和培训基地的建立,为我市培训农业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争取培训资金
过去一年,共争取上级培训资金共计558万元、争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资金850万元,为我市的农业人才培训提供了资金支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我市的农业人才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不足:从客观上说,主要是农业人才后备资源匮乏;现有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农业人才政策还不够完善;培育农业人才还缺少资金保障。从主观上讲,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人才工作重视不够;对外合作交流合作的渠道不宽;培育人才的途径传统单一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不断加以改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为加大我市农业人才培育工作,将做好以下几下工作:
一是加大农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继续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对接以及组织参加各种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大学生和返乡创业“乡土”人才,柔性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二是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依托我市人才培训机构、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基地,对全市农事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骨干、种植大户等农村复合型人才在惠农政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
三是积极推动人才基地建设。加大对培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尤其在基础规模、培训项目、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加大投入,提档升级,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逐步成为县级、市级直至省级培训基地。
四是继续争取上级培训资金。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政策信息,为争取上级培训资金打下基础。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