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84215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

  同意公开

  铁工信函〔2021〕12号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842159号提案的答复

武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国家税收、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为全市民中小业发展积极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 关于开展政企对接

  一是深入开展“千人帮千企”专项行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全面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市开展了千人帮千企“三上门”专项行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各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对在铁岭市注册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等进行梳理。重点帮扶发展优势明显、竞争力强,有条件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成长性好、发展后劲足、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同时科学调配帮扶部门和人员,组织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帮扶。

  二是深入企业“上门送政策”。为了让企业及时掌握和享受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对冲疫情影响,我市梳理出国家、省、市现行各行业各领域惠企利企政策6大类167项,编写印发了《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第一版,从补助补贴、金融贷款、减税降费、扶持担保到社保医保,全方位精准推送扶持政策,由帮扶干部到企业“上门送政策”。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印发了《汇编》第二版,并在政务一体化平台公布,网络同步信息共享。

  三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我市以“营商面对面”活动为切入点,营造亲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围,为加快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政企沟通机会。2020年11月份起组织开展“营商面对面”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期,先后邀请20余位企业家,收集诉求20件、建议18个,除2项问题正在推进解决中,其余问题和建议均在现场及会后得到了满意答复和解决。2021年我市将坚持把这个活动作为常态化活动开展下去,按行业、要素分类开展专场活动,提高政企沟通有效性。

  二、关于抓好银企对接

  2020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71.35亿元,年化利率5.90%,首贷企业578户。“百行进万企”活动对接企业5052户,对接进度94.61%,为578户名单内企业授信26.98亿元。推动5家机构与6家盘活企业达成1.16亿元合作意向。为667笔、48.14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对302笔、58.32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息或停息,无还本续贷累放46.17亿元,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降低2.1个百分点,为企业负担费用1773万元、减免罚息224万元。为辖内餐饮企业提供食责险保障近3亿元,疫情期间913家小微企业获赠保险。

  一是推动融资信用平台建设。召开了4次金融机构座谈会,适时根据金融机构的需求对信用平台加以完善和补充,收集整理工商信用信息31.25万条,涵盖铁岭市域内的所有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与税务局达成了“税务金融数据共享共联”战略合作。依托铁岭金融广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达成税务与金融数据共享共联,为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提供参考依据,将有效缓解银、政、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为全市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是推动应对疫情金融政策落实。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从资金投放、定价、基础保障等方面确保政策落地见效。通过铁岭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进行《金融相关政策解读》。《82亿元金融“活水”为复工复产企业“解渴”》《让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等文章分别在铁岭日报及铁岭发布上刊登。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复工复产。组织召开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座谈会,鼓励和引导各银行机构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加大对金融支持力度,与企业共渡难关。组织开展大型银企对接会、一对一对接、“千人帮千企”对接等形式的对接活动百余次。

  三、关于域内外企业嫁接合作

  2020年全市共盘活闲置企业139户、土地8284.6亩、厂房面积128.9万平方米。其中瑞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尚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辽宁奥瑞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铁岭德成重工有限公司等15户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预计2021年可新增产值45亿元。

  一是因企施策,分类处置。对产权明晰、债权单一,盘活条件较好的闲置厂房,做为招商资源优先推出;对违约项目,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终止协议,收回优惠政策,并通过司法程序清退并收回闲置厂房;对欠税较多的停产企业,税务机关依法予以起诉追缴税款,促使企业积极配合盘活;对债务关系复杂的停产企业,理清债务关系,通过司法程序或推动利益相关方庭外协议重组进行盘活。

  二是强化招商,跟踪服务。统一制作了闲置厂房项目招商手册,开展闲置厂房专题招商活动。每个闲置厂房都组建了招商盘活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包扶,结合存在问题,落实相关市直部门责任,县区和经济开发区(园区)具体负责,开展从解决问题、对外招商到项目建设、投产达效全周期服务。

  三是出台政策,支持盘活。针对盘活闲置厂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原有企业陈欠税款多、房产土地证照不全和产权交易税费高等突出问题,出台《制造业高质量扶持政策》,对于购买方式盘活的给予扶持资金奖励。

  四是主动帮扶,加强服务。制定了《2021年实施“项目管家”制度重点项目月调度表》、《铁岭市2021年“项目管家”制度服务季度台账情况表》,建立服务日志和服务联系卡。“项目管家”们积极走访企业,从“有求必应”到“主动应求”,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帮助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重点企业提供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的长效保障服务。

  四、关于软环境制度建设

  一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尊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着力畅通投诉渠道,多渠道受理,并通过召开协调会的形式,督办重点问题,在投诉处理过程中真正将解决企业难题作为第一要务。持续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扩大监督覆盖范围,全市聘任了50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包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行业代表,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建言献策、监督批评的积极社会影响和正面引导作用,吸纳落实好的意见建议。严格落实“七个不允许”,监督执法检查行为,落实入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涉企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减少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执法、检查等行为,保障各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避免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过多干预。

  二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注重结合行政行为、政务服务平台的自身特点,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凡是直接面向基层、由县级政府组织实施方便有效的政务服务事项,一律下放给县级政府实施。建立权责一致、精简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政务服务体系。正式取消下放调整1709项行政职权事项,包括11大类,涉及全市26家市属部门(单位),精简比例达到52%。

  三是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审批时限全部压缩在85个工作日内,精简审批环节减、放、并、转、调事项25项,共梳理审批服务事项126项,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全市各级行政审批大厅均按审批阶段设立了综合窗口,实现统一受理、发件。大力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帮助基层群众和企业全程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及时告知办理结果,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回复。

  四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和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工作。抽调7个县(市)区的14名业务骨干组成“流程再造”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全市累计6622个事项的办理时限,由法定时限的16.3万个工作日压减至承诺时限3.8万个工作日,压减比率达76.87%;所需材料总数由4.6万个压减至2.6万个,压减比率达44%,平均申报材料数量压缩至3.88件;平均跑动次数缩减至0.51次,平均办理环节压缩至2.80个,97.12%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铁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3日

  抄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