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91100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我市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民建铁岭市委:

  尊敬的民建铁岭市委!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全市耕地面积1009.3万亩,全域耕地均被划入东北典型黑土地区,占全省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2800万亩的36%。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四个产粮大县耕地总面积956.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4.8%,已被纳入全省17个黑土地保护重点县。我市耕地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草甸土、黑土、风沙土、水稻土和沼泽土,其中棕壤、草甸土、水稻土面积较大,是我市粮食生产的主要类型,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粮食生产。

  二、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铁岭市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30)》,建立黑土地保护推进落实机制,成立市级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压实“五级书记”抓黑土地保护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动黑土地保护政策落实。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市、县党政“一把手”抓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督导考核事项。县级政府负责制定年度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编制黑土地保护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落实资金,相关部门按职责落实工程任务,共享相关监管信息。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科技支撑

  向上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保障黑土地保护项目资金,目前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已争取上级资金4.13亿元。市、县政府安排必要的黑土地保护工作经费,按照规定统筹整合黑土地保护相关项目资金,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探索发行专项债券,积极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切实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资金保障。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技术指导,统筹设计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林网配套、水利设施、侵蚀治理、耕作层培育等方案,协同推进耕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科研教学单位协同合作,组织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机理研究、黑土地土壤功能提升技术攻关、农田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技术攻关、绿色专用培肥技术及产品研制、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等领域专项攻关,并做好技术推广落地,切实提升科技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支撑能力。

  (三)强化政策统筹,加强监督考核

  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加强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统筹衔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行综合治理,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支持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相关农用机具。鼓励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促进畜禽粪污资源科学还田利用。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落实耕地地力提升措施挂钩制度。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市、县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研究制定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黑土地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黑土地保护实施情况绩效评价,考核结果列入县级党委、政府班子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绩效考核。增加黑土地保护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的指标权重,强化责任落实。加大黑土地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通报、约谈,确保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坚持用养结合,做好黑土地保护

  优化耕作制度,推广应用少免耕、秸秆覆盖、深松等农艺综合措施,构建肥沃耕作层,改善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旱田因地制宜采取秸秆翻埋、碎混和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水田采取秸秆翻压、旋耕和原茬搅浆还田,增肥耕地地力。推行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耕层厚度,提高土壤抗旱防涝、蓄水保墒能力,实现春旱秋防。推广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翻转犁、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先进农机装备;推广轮作制度,推行“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等模式,发挥大豆固氮肥田作用;推动精准化施肥、节水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促进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021-2025年,每年通过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水稻高留茬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碎混还田等项目实施保护面积341万亩;2026-2030年,重新选择地块,每年再实施保护面积307万亩。积极推进有机肥施用。大力实施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加快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促进畜禽粪污施用,推进种养循环发展。以“农用优先、培肥地力”为主线,鼓励增施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通过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或按比例与秸秆混合生产有机肥。鼓励市、县加大对有机肥施用的支持力度,调动种(养)植户和第三方专业化企业生产、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逐步树立用养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意识。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重点,每年实施有机肥还田面积68.2万亩。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块整治、灌排工程、田间路网、岸坡防护及农田配电等为重点,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实现土地平整、沟渠配套、田间路通、林网完善,加快提升耕地质量,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利用黑土优势,加强品牌建设

  结合我市黑土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了一批“铁字号”农产品品牌。全市现有绿色食品认证51个,有机食品认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1个。着眼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制定了《铁岭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先后编制了《物美铁岭》口袋书,制作了2021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消费索引_铁岭专辑,对铁岭大米、铁岭花生、铁岭榛子、西丰梅花鹿、清河胖头鱼等一批区域品牌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宣传,同时利用国际农博会、农交会、推介会、品鉴会等载体组织宣传推介铁岭的农产品品牌,“铁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开展宣传培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及综合技术培训推广力度,着力培养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机作业等方面人才,创新农技人员职称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活力。加大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宣传黑土地保护政策法规、重大意义及工作成效,推介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局将依托我市黑土地天然优势,认真落实市民建关于加强我市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建议要求,积极向上级争取黑土地保护项目,同时整合各类黑土地保护项目和资金,加强对黑土地保护项目的集中管理,确保各类黑土地保护项目有序衔接落地并高质量实施。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