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1日
中国民主同盟铁岭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强化人才支撑助力我市打造全域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建议》已收悉,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能,并结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意见,经研究决定,提出以下答复意见: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人才是基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示范区建设作出部署,“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把铁岭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力争“十四五”末期铁岭市全域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凸显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一、不断加强农业人才引进。我市各单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推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需求引进各类人才。市人社局多次召开会议谋划人才招聘,2021年共招聘高校毕业生297人。市教育局坚持靶向发力,到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和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招聘18名高学历人才。市发改委主任多次对接浙江大学,邀请专家教授到我市,围绕食品深加工、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利用与省农科院院地合作平台,柔性引进专家40人,在蔬菜、林果、稻米等方面深入合作,创建示范区8000亩,扶持35家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辽宁省项目3项。调兵山市积极推进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交流,促成了与沈阳农大植保学院的院地合作,柔性引进专家团队指导绿色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绿色水稻品质,预计每亩增加收益150元。目前,全市新签约校地合作4家,校企合作15家,柔性引进专家团队80余人次,帮助企业破解技术产业难题40余个。全市开展“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县”各项活动14次,柔性引进专家43人,新建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8家。
二、培育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一是研究起草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精神,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就加快推进铁岭市乡村人才振兴,市农业农村局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铁岭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确定了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共7个方面、32项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以及制定了任务分解表。二是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力度。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重点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2020年-2021年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班23期,培育高素质农民2405人,2022年计划在培育高素质农民1200人,进一步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农村实用人才支撑。三是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2021年,全市共评选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3家,通过示范评选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接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组织有需要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重点班,全年累计参加省级重点班培训54人,其中合作社理事长16人,家庭农场农场主24人,社会化服务组织14人。四是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组织润德东北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养生馒头生产、铁岭平榛产业化发展等6个农业创业创新项目参加省第五届辽宁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润德东北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养生馒头生产2个项目进入辽宁省决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胜奖。指导丽芊电子邓春依、绿荷工贸高珊、深山里合作社杨富安参加第五批全国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遴选,其中,杨富安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名单。五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聚焦“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农业生产应用等内容,开展“云上智农APP”等手机应用培训,培训农民1500余人次。组织铁岭市扬帆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雷、铁岭丽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春依参加了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师资专题培训班,为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创造了条件。六是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期间,全市各级累计开展集中培训7期,重点对换届后新上任的“两委”班子进行培训,直接培训乡镇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村党组织书记、主任、理事长、村会计达1500余人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人才队伍建设,预计全市年末仲裁机构覆盖率可达100%。全市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现有仲裁办工作人员30人,聘任仲裁员172人,全年各级累计培训仲裁工作人员达300余人次。七是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资格培训,57人通过了市司法局组织的执法人员证件考试工作。组织农业行政执法大练兵活动,举办两期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共培训230人,同时举办了全市官方兽医、无害化处理执法监管培训会议及屠宰企业负责人法制培训班,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八是加快培养农业科研人才。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和改善人才结构,全面充实科研人才队伍。目前,市农科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6人,铁岭市优秀专家10人,铁岭市青年拔尖人才7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代表1人,第十二届辽宁省党代表1人。九是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全市共遴选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527个,确定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8个,共选聘465名技术指导员,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62人。
三、强化引才聚才平台建设。着眼于为我市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科技实用人才,加强了引才聚才平台建设。一是与省农科院共建院所3个。辽宁省农科院铁岭分院在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的资源共享、试材创新、品种鉴定及品种选育方面开展合作,合作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辽宁省农业攻关及产业化项目1项;在辽宁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铁岭蔬菜产业研究院,根据企业和研究院发展要求,在原蔬菜团队基础上引进植保、植环等相关专业专家5人,完成2项标准的编制工作,申请专利4项,协助企业完成工厂化育苗的细菌性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协助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文选葡萄产业示范基地,建设100亩塑料大棚巨峰葡萄采摘园,60亩日光温室阳光玫瑰、巨峰葡萄园区。根据文选葡萄合作社产业发展需求引进植保专家2人,在病害诊断和防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二是成立学会服务站。依托挂靠省农科院主办的省级学会,建立学会铁岭服务站10个。服务站成为铁岭引才和科技服务的新平台,2021年通过服务站引进不同专业专家10名,通过各自平台为铁岭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四、开展涉农专家热线服务。铁岭“12316”信息中心,依靠本市发展的涉农专家及省信息中心提供的专家服务,通过三方通话和微信解答的方式,对涉农各项管理方法、补贴、政策法规进行解答。2021年,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10302次,其中话务咨询12496次,微信咨询1.3万余次;转接专家服务1480次;铁农网网站访问量15余万次,铁农网官方微信访问20余万次。
五、提升服务农业人才意识 。一是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了《关于做好2021年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贷款贴息,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与市金融局和人民银行对接,了解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协调银行机构通过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提供融资服务,提高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可获得性。目前全市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获贷主体1804个,获贷金额28791.3万元。二是积极落实农民劳模补贴和待遇。2021年,为3名全国农民劳模享受体检和荣誉津贴等待遇发放资金7520元,对新当选的1名全国农民劳模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金;对全市47名获得省级以上劳模称号的农民发放相应的补贴、五一劳动节慰问金、生活困难帮扶金等,总计资金10.45万元;对53名市级农民劳模发放补贴资金4.2万元。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如何加快推进铁岭市乡村人才振兴,此项工作职责涉及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16家单位,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高度重视,各负其责,加快推进。二是吸引人才能力较弱。由于乡村经济普遍欠发达、生存环境较差等问题,导致外部人才不愿去、留不住,农业科技人才引进的新举措少,引才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大局观念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意识不够,示范效应不明显。四是高层次人才总量仍显不足,特别是农业科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的短缺尤为突出。比如,从市农科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农学学科,其他学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缺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缺少能够走在国内农业科研前沿的领军人物,现有的课题组长对团队的整体动力相对有限,在重大科研项目上难有突破。
为强化人才支撑,助力我市打造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下一步,我局将与各部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落实落地;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制度,积极探索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大力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和能工巧匠;持续优化乡村人才环境,督促指导各县区立足本地实际,出台乡村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乡村人才的生活补贴、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一批有志人才到基层就业创业;坚持市场引领,突出品牌强农,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打造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