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邱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铁岭市作为农业大市和用种大市,种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出台政策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我市种业自主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全市现代种业建设步伐,2022年我市以中共铁岭市委办公室、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铁岭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为实施好铁岭种业振兴行动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印发了《铁岭市“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铁市农[2022]43号),《规划》将作为我市“十四五”期间推进我市种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全市种业发展要取得显著成效,现代种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供种保障能力取得新突破,种子(种畜禽) 质量明显提升,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制种基地(种畜禽场)建设取得新成效。在保障本地用种安全的同时,逐步建成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良种供应基地,初步建成区域性现代种业产业中心。为加强与各有关单位部门在打击侵犯种业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领域的沟通与协作,铁岭市农业农村局、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等6单位部门建立了全市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协调工作机制,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全市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协调工作机制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的任务分工,确保各单位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联合执法、联合办案、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提高保护效果。同时在金融支持方面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铁岭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发展局共同制定并下发了《金融支持全市种业振兴发展实施方案》(铁银农[2021]75号),从提升种业产业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种业企业信贷产品,完善种业产业金融服务机制,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格局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
二、保护种业资源支持种业科技创新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加大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的保障了育种创新者的合法利益,更好的激发了我市农作物育种创新活力,近三年以来,我市各类农作物育种单位共有218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了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其中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205个,国家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13个。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以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依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荃银高科种业、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组建了铁岭玉米生物育种产学研联盟。联盟将围绕优化玉米种子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创新种子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为目标,共同致力于突破玉米种子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技术瓶颈,更好地提升铁岭市玉米种子产业整体水平。
三、加强科企联合创新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建立健全要素跟着市场走的“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瞄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关键需求,联合攻关开发地方特色优良品种。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为平台,通过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科企融合发展:一是与辽宁省农科院组建联盟开展科技合作。与省农科院在人才培养、种质资源、生物育种、项目实施、成果报奖、平台建设、科技服务、科技培训、学术交流以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二是与沈阳农业大学签订科研合作框架协议。与沈阳农业大学双方在“平等协商、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签订科研合作框架协议。助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和人才合作发展。三是与国内有实力的10余家种业公司开展院企战略合作。市农科院先后与先正达种业、河南金博士种业、吉林鸿翔种业、新疆九圣禾种业、安徽丰乐种业、辽宁东亚种业等多个种业公司签订科技惠农、玉米生物育种产学研联盟等院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助力粮食产业发展,加快新品种选育工作,以科研院所为引领,带动优良品种成果转化快速发展。
四、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一是严格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以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为依托,重点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使我市涉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种业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种业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22年,全市共检查种子生产企业66个次,检查经营门店685个次,排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156个次,检查种子品种300余个,出动执法人员1305人次,执法车辆300余台次,共立案查处各类涉种案件42起,罚款金额共计27.7万元,现场抽取检测玉米种子样品138份。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种子市场经营秩序,严防各类假劣种子流入市场,保证了农民用上放心、安全的种子。二是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和档案管理。每年对全市600余个种子经营商店进行备案登记管理,审查各类种子品种近1000个。同时加强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档案管理,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档案要明确载明所生产经营种子的来源、加工、贮藏、运输、检测及销售去向等内容,并要求生产经营档案至少要保存五年。三是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种子企业的制种环节和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制种环节:去年共检查玉米制种田面积7834亩,涉及品种72个,抽检玉米制繁种植株230个。检查大豆制种面积4600亩,涉及品种12个。生产环节:去年共检查种子生产企业66家,其中玉米种子企业32家,大豆企业34家。共检查玉米、大豆等入库种子品种100余个,其中玉米种子转基因检测69个品种(均不含转基因成分)。同时,对种子企业资质、生产合同及生产档案是否齐全、合法、有效,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种子标签、使用说明是否规范等进行了检查。四是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检测。对市场中销售的种子品种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样品,进行净度、纯度、和发芽率的室内质量指标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品种严禁上市销售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五是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检查活动。该项检查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更好的促进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对我市各类涉种违法行为起到了打击和震慑作用。
您的提案,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动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参与、分级管理的种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一是大力推动育种基础性研究。鼓励域内各类育种科研单位强化育种前沿研究,深化常规育种、生物育种与信息化技术融合,选育一批优质、高效、抗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二是加快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布局,联合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培育一批支撑、引领双循环的重点企业,建立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服务体系,完善品种主推制度,加大新品种引进、筛选、应用力度,强化良种良法配套融合,为我市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提供强有力的种源保障。三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育种创新、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鼓励种业企业开展种子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