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尊敬的赵晓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结合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能和我市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通过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实现了新发展,乡村生态展现了新气象,乡村文化蕴育了新风貌,乡村治理开创新了局面,农村民生跃上了新水平。我市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22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约76.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8.5万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我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营业收入达265亿元,同比增长10%;同时,铁岭县、开原市围绕“五化”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西丰县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资格;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原市、昌图县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铁岭县、开原市的稻米和大豆两个产业均被纳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市电子商务零售总额的70%,100余家农事企业产品进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铁岭县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项目进展顺利,70余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挂牌运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建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22年我市莲花湖湿地景区、银州区七里屯村、昌图县太阳山村入选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铁岭县镇西堡镇河夹心村、横道河子镇上石碑山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在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您所提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守住底线,夯实产业之基
(一)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减少,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不下降;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二是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好高标准农田、保护性耕作、黑土地保护利用三大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80万亩、保护性耕作24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90万亩。三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四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果蔬和畜牧等产业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80万吨、蔬菜产量达79万吨以上。
(二)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二是实施“铁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以“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为契机,充分利用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推介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适时举办第二届铁岭“食品节”。三是全力抓好全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铁岭县、开原市以“五化”为核心,加快示范区建设,铁岭县确保通过上级验收。同时,组织昌图县、西丰县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调兵山市、清河区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二、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发展
(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特色农产品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支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申请认证和扩展,要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抓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推进铁岭农产品品牌体系创建工作,培育形成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铁岭农产品品牌。在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方面,积极引入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理念,健全完善“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生产基地”的品牌培育机制。以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为主要手段,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批企业自主品牌,并逐步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中推广商标品牌应用。
(三)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以工匠精神保证农产品质量、效益和信誉;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合联等开展行业自律,强化协作,推进联合联盟发展,引领带动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经营品牌。
三、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加快产业纵向融合。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向上争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项目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包装贴牌等产地初加工。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发展一村一品中的重要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基地、农户,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二)促进产业横向融合。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促进乡村经济振兴,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稻田画、农耕体验、休闲采摘等项目,研发特色农产品伴手礼等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挖掘利用农业新的附加功能,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
(三)积极创建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打造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结构调整的带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四、加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力度
(一)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利用“互联网+”为政府、农业生产者、技术创新者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要利用好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支持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实现农业科技普及化。
(二)推进农业科技院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在政策方面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自建科研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积极争取科技支农项目。将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技术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配合科技部门帮农事企业搭建“产学研金”平台,争取省科技厅的“揭榜挂帅”项目、“带土移植”项目和引导农事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争取资金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中科院沈阳生态所与昌图县政府共同参加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及展示中心建设。
(四)加强职业农民人才培养。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农民技术员,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乡村产业数字化
(一)加强农业数字化管理。实现铁岭农业数字化、在线化、动态化管理新模式,依托市直国有企业,整合我市农产品资源,建立覆盖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价格行情、产品溯源、仓储物流、金融担保、工商税务、农资交易、法律援助等多种业务结合的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变动趋势,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对农户给予产销信息预警,辅助政府决策。
(二)实现数字品牌化。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社)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好铁岭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利用我省境外展示中心和海外仓的产品展示、配送、销售功能,扩大品牌农产品对外出口,提高我市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精准发力,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兴旺主体责任,推动我市农业振兴发展。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