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尊敬的那前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铁岭市农业产业链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结合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职能和我市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我市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资源,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2022年,全市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62.28亿元,营业收入301.2亿元,上缴税金3.3亿元,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带动就业2.5万人,带动农户31.6万户。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一些短板和不足。结合我市实际发展现状和您所提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链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积极创建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将其打造成为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设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结构调整的带动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二)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坚持“筑巢引凤”原则,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加快铁、开、昌、西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调兵山市、清河区积极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项目。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好“飞地经济”政策,重点推进休闲、方便、功能性食品等农业项目招商。
(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级培育,鼓励引导农事企业进行龙头企业认定。落实好农产品深加工投资补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筛选分级、清洗烘干、包装贴牌等产地初加工。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四)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要加大市、县财政向农业倾斜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强化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健全农业产业投入保障机制。要用好生产者补贴、托管服务等专项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能。
(五)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力度。要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担保贴息、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业供应链融资产品,满足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融资需求。
(六)着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建链,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为方向,积极开展项目群招商引资,形成产业上下游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加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力度
(一)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利用“互联网+”为政府、农业生产者、技术创新者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要利用好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支持开展农村创新创业。
(二)推进农业科技院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自建科研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积极争取科技支农项目。将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技术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配合科技部门帮农事企业搭建“产学研金”平台,争取省科技厅的“揭榜挂帅”项目、“带土移植”项目和引导农事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争取资金的政策支持。推进中科院沈阳生态所与昌图县政府共同参加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及展示中心建设。
(四)加强职业农民人才培养。要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要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农民技术员,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发展
(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申请认证和扩展,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抓好农业品牌创建工程,推进铁岭农产品品牌体系创建工作,培育形成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的铁岭农产品品牌。在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方面,积极引入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理念,健全完善“政府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生产基地”的品牌培育机制。以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等为主要手段,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批企业自主品牌,并逐步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中推广商标品牌应用。
(三)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要求,以工匠精神保证农产品质量、效益和信誉;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合联等开展行业自律,强化协作,推进联合联盟发展,引领带动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经营品牌。
(四)努力拓展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推进铁岭特色农产品品牌数字化、在线化、动态化管理新模式,依托市直国有企业,整合我市农产品资源,推进多种业务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社)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加强电商人才培训,为铁岭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天猫、京东、淘宝、拼多多、顺丰大当家、短视频等电商平台全渠道布局铁岭特色农产品旗舰店,线上线下多重融合,共创铁岭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精准发力,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兴旺主体责任,推动我市农业振兴发展。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