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92203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赋“农”的建议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王松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赋“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建设任务

  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放在了首位。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

  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利用通信网络,农业物联网可实现传感数据的传输、存储、查询、分析、挖掘,为广域海量物联网节点感知数据提供存储和计算的云平台,可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二是乡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加强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站(点)、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三是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乡村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电网等融合基础设施,承载着绝大部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智慧农业生产、农村电商、数字化生活等数字乡村关键应用场景提供基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数字化开发应用,筑牢数字底座

  1.构建全市公共数据平台。打造乡村基础数据库“一个底座”,以“铁农云”为基础,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不断提升数据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建设完善数据库群,重点构建基础资源数据库、生产过程数据库、生产主体数据库等,为数据叠加、分析、共享、应用提供支撑。融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着重解决数字乡村相关数据的汇聚、治理和应用问题。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高标准农田“一张网”、耕地后备资源“一张图”等一系列图、网,为农业生产智能化提供强力支撑。
   2.构建全市“铁农云”市级应用支撑平台。不断强化顶层数据汇聚和系统应用集成等功能,制定建设标准,实现数据、服务、应用、标准“四统一”。加快“铁农云”各级平台搭建和部署,加大“铁农码”注册推广应用力度,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大领域全链条协同应用应用。支撑平台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标准化模块和编程接口,支撑各级政府部门开发和提供各类兴农便民应用。平台将以政务云平台形式构建,并提供各模块的目录和详细说明,便于各级部门和开发单位检索、查询。

  三、加速培育数字化典范,推进三产融合

  1.重点打造三个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按照“明确重点、突出亮点”的原则,重点围绕粮食绿色优质高产、畜牧业绿色发展,以“数字村”全覆盖应用和“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认定数量为建设指引,突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农机作业智能化改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应用等不同主题,推进铁岭县、清河区、西丰县“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探索数字乡村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整体推进建设模式。

  2.重点打造四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支持具有一定农业生产规模的种养植业、园艺特产、水产、农机、休闲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农业建设。主要方向是生产主体开展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应用数字化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对接“铁农云”或社会化专业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农业建设,采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应用主体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指导精准化。让数字化应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全市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得到蓬勃发展。

  3.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广。在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的建设中,努力打造多个试点、示范,树立好的、先进的应用场景典型加以推广,重点在乡村数字经济、智慧绿色农业、数字化牧场、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合作社、5G云播电商等方面着力培养一批可学习、可推广、可复制的榜样,引领区域数字化高效发展。重点打造“生猪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特色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农业机械智能化应用场景、种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应用场景、‘三产’融合数字化应用场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应用场景、‘龙头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引领全市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健康快速发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促进持续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数字“赋”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市数字“赋”农的总体战略和年度目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研究智慧农业发展的具体发展策略和重点工程安排,指导督促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推进数字“赋”农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数字“赋”农配套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智慧农业产业化主体;鼓励各地加大智慧农业建设投入。

  (三)加强技术人才支撑。加快构建多层次智慧农业人才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智慧农业领军人才、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团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打造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三农”干部队伍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四)强化示范引领。在种养加头部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的骨干,鼓励其优先开展数字化应用,打造国家、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农业一二三产业向数字化应用转型升级。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