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93205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提案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邱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阅研,提出答复如下:

  我市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铁岭县中西部、开原市西部、昌图县中西部3大水稻优势区。202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3.54万亩左右,产量5.93亿斤以上。我市稻米主要依托绿荷工贸、周氏米业、正丰米业、铁岭制米等龙头企业,多以脱壳打磨、分级包装等初级加工为主依托调兵山小王子、银州区喜盈盈等龙头企业,生产膨化食品、休闲食品;全市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大米加工企业50余年加工能力50万吨,储存能力15万吨以上铁岭大米”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围绕“铁岭大米”我市培育了“绿荷”“铁稻”“秋谷坊”“开宝”“昌源”“嘉强”等一批稻米品牌。为推进稻米产业发展,我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铁岭县、开原市的粳稻均被纳入省粳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共获得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同时,我市鼓励支持粮食企业,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等,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提升地方粮油产品的美誉度。随着电商网络平台的兴起,我市大米加工企业在网络平台销售势头较好,借助电商网络平台和农产品展销等契机,“铁岭大米”“开原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围绕稻米产业发展,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我市稻米产业还存在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稻米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问题,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您所提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稻米产业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建设稻米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农产品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打造优质稻米种植基地。推进稻米标准化生产以“品一标”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支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申请认证和扩展,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稻米供给,夯实农产品加工业“一产”基础,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

  二、着力推进农区建设

  指导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对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创建任务,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调兵山市、清河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明确四至边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

  做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深加工投资补助、设施农业贷款贴息等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入规积极性,培育更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建链,稻米精深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为加工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早落地、落地项目抓紧建设、在建项目达产达效。

  五、着力加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力度

  利用好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平台,推进农业科技院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稻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

  六、着力实施稻米品牌建设

  持续放大铁岭大米品牌效应组织企业参加展洽会等多种途径和利用各类平台,宣传扩大铁岭大米品牌影响力推动稻米加工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走“名特新优”的发展路子,通过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名牌产品。

  七、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利用农业领域新的增长点和附加值,不断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围绕稻田画、农耕体验、稻蟹种养等,重点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各地围绕稻米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

  感谢您对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精准发力,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全力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