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93100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来源: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8日

民进铁岭市委员会

  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阅研,提出答复如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食品工业大市的工作部署,我市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全力推动“三链同构”“三产融合”,食品加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规划引领谋定位我市制定印发了《铁岭市食品工业大市发展规划(2023-2027年)》《铁岭市粮油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和《铁岭市畜禽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全市食品加工业发展。二是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现有工业园区,重点建设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40余户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约1.65万人,带动农户约10.5万户。其中,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和西丰县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023年集聚区主营业务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291.4亿元,位居全省第四;新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18户,总数达到79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40户、市级35户。四是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制定印发了《铁岭市2023年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全年农业招商引资任务,向各县(市)区推介全国500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头部企业。2023年,新建和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33.8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7.54亿元,完成投资1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23亿元。五是积极争取产业融合项目资金围绕优势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铁岭市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产业融合项目。2023年,昌图县肉牛被纳入省辽育白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获得补助资金830万元;开原市中固镇以肉鸭为主导产业获批农业产业强镇,获得补助资金300万元。组织实施粳稻、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支持川顺食品、金铎科技等龙头企业发展,核拨补贴资金2360.5万元。实施了2023年农产品深加工补助项目,对嬴德食品、牧原肉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新增先进加工设备给予投资补助,争取补助资金867.52万元

  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食品加工业大多都是“原字号”的粗加工,还没有形成二次、三次精深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一、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农产品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推进铁岭县中西部开原市中西部昌图县中东部玉米、大豆,辽河、凡河、清河灌区的水稻,昌图县西北部花生等粮食基地建设。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和应用,改善和优化我畜禽品种,进而扩大畜禽养殖业盈利空间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能培训,扩大优良公畜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育种速度大力培育开发区、开原市和昌图县种禽基地,打造全国肉鸡、肉鸭和蛋鸡商品雏禽供货基地。鼓励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协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发展新格局,夯实农产品加工业“一产”基础,满足农产品加工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

  二、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设备生产企业、收储和物流企业等开展联合协作,推动“产购储加销”集聚发展。围绕农业产业,重点推进铁岭县、开原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铁开昌西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粮食产业基地。强化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发挥园区孵化器作用。重点支持铁岭县开原市等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快促进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等产业提档升级。

  三、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聚力补齐产业链短板,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努力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重点培育粮油、畜牧、特色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和玉米、水稻生猪“十大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粮油产业集群。要重点培育玉米产业链稻米产业链油料产业链饲料产业链二是畜牧产业集群。要重点培育生猪产业链肉鸡产业链肉牛产业链三是特色产业集群。要重点培育鹿产业链榛子产业链蔬菜产业链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各县(市)区政府为主体,谋划储备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走出去,重点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加强对接,做好合作项目谋划,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千方百计与上市公司、央企国企、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等目标企业接触洽谈。落实各项财税、金融和土地支持政策,完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政策支持、地区布局、要素保障及推进落实等问题。重点推进辽宁铭兴年加工5万吨精制米、益海嘉里(开原)玉米胚芽油加工、昌图辽地生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花生和大豆深加工10个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建设,做好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达产达效。

  五、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

  做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发挥中央资金使用效益,实施粳稻、大豆、小粒花生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引导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在产业链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挥省市助企纾困政策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鼓励各地大中小微企业以生产协作、对外采购等多种形式,在产品研发、供应链互通、仓储物流、生产性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组建一批行业发展联盟

  六、加强质量体系和品牌建设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种养植、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搭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加工追溯体系和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种养、加工、仓储、运输全链条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培育壮大“铁岭大米”铁岭榛子”“西丰梅花鹿地理标志商标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挖掘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品牌,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名品名牌企业鼓励引导粮食企业融入“辽宁好”行动计划,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知名龙头企业产业品牌为主体的“辽宁好”品牌矩阵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提高优势产品价格和效益。

  七、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深入开展院地合作、校企合作,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大力吸引省级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企业到市建设长期稳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及实验站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帮助相关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充分利用东北科技大市场信息平台优势,帮助指导我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效利用信息平台实现“招才引智”。支持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在铁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域外的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服务于我市企业。鼓励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感谢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精准发力,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