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民盟铁岭市委员会:
贵团体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赋能铁岭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引进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行业门类逐步增加,总量规模有所提升,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达到7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88户,产值超亿元企业发展到136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户。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原材料4个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加工型产业结构。市工信局主要从几下几方面着手,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造。2023年,成功召开辽宁省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铁岭站)活动,会同服务商深入企业101户(次),对各车间、产线设备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指导企业分步骤改造,津达线缆智能工厂等9个项目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总数发展到20个,排名全省第4位。川顺食品、瀚德密封系统获评辽宁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全省仅20个,排名全省第4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获批首批“繁星计划”元数据和语义库优秀产品,累计接入企业数量达到1007户(动态更新),排名全省第1位。二是实行服务型制造。举办“服务型制造万里行”“工业设计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推动辽宁金正大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3年全省仅22户,全市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发展到12家。三是实施绿色制造。3户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中德电缆获评省级绿色产品,2023年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企业排名全省第7位。二、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一是开展产需对接。局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专题开展沈铁企业对接交流活动,2023年累计组织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等领域160余户企业参加各类产需对接交流活动20余次,其中,先后组织了20余户企业到沈鼓、特变沈变、新松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召开产需对接会,为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推动新增配套额约1.2亿元。二是开展校企对接活动。2023年,建立重点工业企业校企合作项目库,持续开展校企对接合作,积极推荐铁光、长天机电、汽众润滑油等企业参加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暨高校成果转化对接会。3户企业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年会。全年27家企业的29个产品列入《2023年度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全省排名第8位。三是引导企业创新管理。2023年,组织新华阳等六户企业参加精益管理对标游学活动,开展企业家精益管理培训,累计培训162人(次)。4户企业获评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排名全省第5位。三、加强梯度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培育企业做大做强。2023年,累计培育亿元以上企业8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1户。累计完成“小升规”企业45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34户,净增户数全省第6。二是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2023年底全市优质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31户,较去年净增71户,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到13户,全省第7,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到67户,全省第8。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全省第5位。2户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我市单项冠军零的突破。三是引导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威跃机械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市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年度评价,全省仅3个市全部通过评价,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发展到4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规上工业企业占比11.68%,全省排名第5位。鑫丰矿业防爆电机齿轨机车获评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全省仅有5个城市有产品获评。四、持续服务企业,扎实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一是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工作。成立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时分析掌握企业动态情况,发现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靠前服务九三集团、东北丰等企业货运问题,挽回产值近2亿元,受市领导肯定。围绕竣工项目、技改项目、新入规企业等方面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局领导班子带头累计深入企业440余次,解决企业需求58件,协调融资3.4亿元,准确摸排企业情况,确保企业稳定生产。二是扩大有效投资。紧盯“复工率、开工率、竣工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2032年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6项,技改项目数量创历年新高,预计新增产值8亿元,上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个百分点。三是落实各项惠企政策。2023年,我们编制了惠企政策手册、政策二维码,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3个项目成功争取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数量排名全省第4位。9个项目成功争取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数量排名全省第5位,累计向上争取工信领域补助资金2200余万元。2024年,全市工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锚定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目标定位,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通过诊断服务、典型引路、面上推广、政策支持等路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借助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催生新的产业,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保主体,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全市工业经济核心指标继续跑赢全省平均水平。
铁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