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住建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8日
高铁梅、李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夜市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夜市经济作为新兴的消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各地文旅展示城市特色的时期,发展我市特色夜市经济,不仅带来经济繁荣发展和为市民带来便捷的购物体验,还会打造城市名片拉动旅游发展。我省在2020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夜经济示范商业街、培育特色精品夜市、增加夜间旅游产品供给、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等11项措施,我局经认真调研和与协办单位协商将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促进和发展我市的夜间经济,将采用以下措施发展夜市经济。
主办单位铁岭市住建局意见:
一、铁岭市地摊经济现状
目前,我市地摊经济在全市所辖县市区都有存在,绝大多数是由起初的摊贩自发性摆摊经营逐渐演变而来的,经营项目包括农贸果蔬类、花鸟鱼市、宠物市场等,我市共有露天市场28处,解决就业6400多人。露天市场的存在解决了很多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极大满足了全市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对于城市管理工作而言,这些地摊的管理、清理、疏导等工作历来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管理中,多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违规占道、噪音扰民等行为。
二、发展地摊经济的利弊分析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于发展我市城市旅游名片,打造夜市经济;二是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受三年疫情影响,很多人面临就业难和工作不稳定情况,激活地摊经济,不仅能加快我市经济振兴,也能解决当下疫情基本控制之后很多人就业问题;三是发展地摊经济可以满足群众购物需求。地摊经济涵盖面广,多经营日常必需品,对于满足居民购买需求,活跃我市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地摊经济创业门槛较低,为年轻人提供创业机会。
弊端方面:地摊经济因其特点也造成了管理秩序、交通秩序、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治安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一是有些地摊经营商品质量或卫生状况无法保证,出现问题难以解决;二是一定程度影响交通和周边环境卫生;三是会对附近门市经营造成影响;四是由于地摊经营者自我管理、服从管理意识不强,加大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
三、应对措施及工作打算
1、科学设置露天市场。坚持“一地一策”,我局要妹由各县市区综合考量本地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分布、交通运行状况等因素,在对当地现有流动商贩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市场摊区、增设经营摊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露天市场摊区对流动商贩吸纳能力。同时,要统筹考虑“地摊经济”相关政策退出机制,确保相关政策退出后,能都收得回,管得住。
2、允许合理占道经营。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行人、车辆正常通行,不侵害他人合法利益前提下,允许临街小微商户在自身门店外合理临时设置、摆放促销商品。允许大型商场在商场门前自有区域内合理设置展棚展位开展促销活动。
3、加强部门联动。由政府牵头,联合住建、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对地摊市场经营秩序、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等问题进行监管,确保露天市场经营整洁有序,商户占道经营规范。
4、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允许设置临时经营摊区的街道、路段、时段,公示经营时间,加强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加强安全防护,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人员管控。设置配套的服务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管理,让地摊市场有序发展。
5、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和宣传引导,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及时推送助力发展“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相关政策信息,积极取得市民支持、商贩认同。
协办意见:
一、铁岭市文旅广播局
1、强化规划引领,擦亮铁岭“夜名片”,打造属于各自特色的标志性的“夜文化”场景。依托各地现有的主要景区、特色街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文旅消费集聚区合理规划,突出文化特色。打造以银冈书院、市博物馆及周边区域为中心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省级休闲旅游街区,打造新区以莲花湿地旅游主体功能区、西丰寇河“歇马夜市”的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各地规划核心区,将创意设计融入建筑,将铁岭人文资源与夜间文化消费融于一体,为铁岭百姓提供更富文化内涵的夜文化消费场所。2、适当延长夜经济集聚区周边商业店铺夜晚营业时间,延长附近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书房、体育馆等公益文化场所开放时间,鼓励开发文博场馆夜间体验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活动品类和场次。鼓励举办铁岭县“长白夜市”、开原“观光夜市”、昌图“北山夜市”、西丰“歇马夜市”、银州“龙首夜市”等夜间消费活动,通过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餐饮嘉年华等活动,做好“夜间食堂”文旅消费模式。积极培育夜间文艺演出、影视娱乐、文化休闲、健身等新兴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在夜间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乐趣,提高铁岭夜间文旅消费品牌的知名度,促进夜间经济发展。3、研究制订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政策,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不同风格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培育观光休憩、文化休闲、演绎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体验地,满足不同生活品质要求。
二、铁岭市公安局
1、进一步强化警情处置。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载体,深化“3113”警辅双人接派警、全域处警等市域一体化接处警新机制,同时依托“三清”工作机制,指挥中心、督察、巡特警等警种部门常态调度、每日巡检警情处置情况,及时查补薄弱环节,推动实现“秒级响应、快速到达、高效处置”各类警情事件。2、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全市构建“双模驱动、区块互补”巡防机制,形成科学严密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充分发挥“1、3、5”分钟圈武装巡组优势作用,结合辖区分局、派出所巡防力量,按照“区块互补、相互衔接”的标准开展巡逻防控,在夜市内采取分区步巡、夜市外采取环绕车巡的方式,实现“立体式、全覆盖”巡防效果,切实强化夜市安全管控能力。3、进一步完善技防手段。依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社会面动态巡检系统,搭建全市夜市视频图像巡查模块,丰富完善夜市及周边视频监控,科学调整视频摄录范围和角度,与社会面巡防力量实现无缝衔接,专人专岗实时开展视频轮巡,做到线上线下同频联动,力争做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因素第一时间控制、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
三、铁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高度重视夜市等各类市场的食品安全,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夜市经营预包装食品的流通环节和各类小吃餐饮制售的餐饮环节进行日常服务与监管。对夜市内各类食品经营者(摊点)开展专项检查,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检查食品经营者许可(备案)情况、摊贩登记备案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业人员及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防蝇防尘防虫防鼠设施、是否经营禁止经营目录内食品等情况。采取定期检查及抽查方式,确保专项检查全面覆盖无死角。进一步规范夜市食品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及时发现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百姓的饮食安全。
四、铁岭市消防救援支队
1、夜市没有固定场所,消费片区中的食品区域大部分使用液化气罐,建议督促夜市举办方换成用单设备进行“烹饪煮炸”减少火灾隐患。2、夜市没有固定场所摆摊较多,督促夜市举办方加强摊位的灭火器配备,并进行培训使用方法和应急疏散。3、夜市客流量大,督促夜市举办方进行消防演练,确保发生火灾消防车的进入及时灭火、疏散。
铁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