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6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心勠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崭新风貌昂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发展,人均GDP超过3万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59.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16.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0820元增加到2021年的30389元,年均增长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突破2万元,2021年突破3万元。
二、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4.7∶44.9∶30.4,调整为2021年的24.1∶28.4∶47.5。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比2012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融合。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21年,全市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总产值占0.8%。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私营企业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9%,总产值占44.3%。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4%。
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不断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2021年,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调兵山市和开原市,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1%、8.0%、20.3%、15.6%和16.4%。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21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占比达到77.4%。
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十年来,铁岭不断深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粮食产量2021年达到416.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的比例由2012年的35.7∶3.1∶60.1∶0.8调整为2021年的42.2∶0.7∶55.6∶0.9。
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2021年,工业不断转型升级,布局逐步优化,至今发展为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发电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2021年,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3%和13.9%。以九三大豆、益海嘉里、赢德肉禽等粮油加工、畜禽屠宰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占比达到13.9%。以专用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通信材料、煤机装备、石油机械、阀门制造、起重机械、换热设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17.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水泥产量由2017年的305.0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414.2万吨,。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
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10年来,我市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2亿元,年均增长4.3%,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在优化提升中稳步发展。从交通运输业看,2021年,公路货运量增长25.5%。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从信息产业看,2021年,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从金融业看,截至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31.4亿元,比2012年增长120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97.9亿元。
核稿:揣戍玉 撰稿: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