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 来源:铁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07-15
一、为何中暑
中暑轻者暑邪郁于肌表,属卫分证;重者可见邪气由表入里,内陷心包,甚至热极生风之危证。
中暑的发病是由于天暑地热之时,在高温环境中劳作,或在烈日下远行曝晒过久,或机体正气虚弱,感受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
邪热郁蒸,不得外泄,闭塞清窍,升降逆乱,导致阴阳气血失和而呈现壮热神昏,甚至热极动风之象。
以盛夏多发病,常伴有头晕、出汗、心悸、胸闷、呕恶、疲乏无力,甚至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神昏、烦躁、抽搐等现象。
二、中暑表现
1、体温过高
直肠核心体温为40度以上,是中暑的主要标志。
2、皮肤发红
随着体温升高,皮肤可能会变红。
3、精神行为异常
中暑可引起混乱,情绪激动,言语不清,烦躁,谵妄,惊厥、痉挛和昏迷。
4、无汗
炎热的天气造成的中暑,皮肤会感觉炎热干燥。而剧烈运动造成的中暑,皮肤可能会略微湿润。
5、呼吸急促
呼吸可能会变得快而浅。
6、心跳加快
因为热应激反应给你的心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这时人体物理调温能力已经停止,只能启动化学调节模式,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过激反应。
三、中暑分类
由于感邪轻重不同、体质强弱不一,常见暑湿遏表、暑热蒙心两类证候。
若身热少汗,头昏头痛,疲倦乏力,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濡数,为暑湿遏表。
若高热无汗,体若燔炭,面红目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甚至转筋、抽搐或身热夜甚,或神志昏迷,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或舌色深绛,脉细数,为暑热蒙心。
1、暑温遏表
清暑解表化湿。取足太阳经、手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2、暑热蒙心
清暑凉营开窍。取督脉、手厥阴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四、暑后急救
1、移出高温
中暑后的人,要将其转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并将其平躺,揭开领口的一口,或是脱去多余的外衣。
2、帮助降温
头部用冷毛巾冰敷,并用酒精兑水,为其擦拭身体降温。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恢复到三十七度左右时就要停止再为患者降温了,否则会损害到患者身体健康。
3、补充水分
很多人中暑正是由于身体缺水而引起的,所以,但感觉有中暑的症状时,要尽快的补充一些水分,或是喝一些清凉降温的饮品。文章转载快资讯